無名指——立論者與評論者

  無聊在網上蹓躂,看到一個很有趣的想法。一個人在網上討論區公開呼籲網友,推薦一款五百元以下的藍芽耳機,一個星期都沒人理。但換個方式,把疑問句變成陳述句,說他認為五百元以下絕對買不到好的藍芽耳機,馬上就會惹來了一大堆人反對,紛紛列出多款性價比不錯的型號。
  這段話的用意,本來是告誡人別以對待朋友的方式(如直接提問),用於網上陌生人。這種方法沒有效率,別人也不會認真回應。在臉書的朋友圈中有效,不等於在網絡討論區也管用。
  我卻更有興趣想知道,為甚麼把疑問句變成陳述句便有如此神效。我看了幾個討論區,的確有這種現象。然後又發現,在外國的討論區,同樣的情況少很多。
  由此推論,這事涉及到文化了。東方人從小被教育要循規蹈矩,不鼓勵有獨立思想,更別說表達意見了。有陌生人拋出一個問題,就算懂得回答也不會說出來,反正跟我不相干。若是有人冒出來說出自己的想法,那就不一樣了,網友一同起哄,口誅筆伐,不亦樂乎。一個是立論者,一個是評論者,換了個身份,連道德高度也立刻提升。
  所以你想聽別人意見,要先說自己的,再從人家的批評學習。這些批評的人不會掩飾自己,多數會把他所知道的全部說出來。
  換個情景,假如我不是拋磚引玉,而是真心覺得五百元以下沒有好耳機,在網上發表下高見,效果當然一樣。我若有認錯的勇氣,自會發現反對意見不一定正確,但都是真心誠意,值得聽取的良言。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