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阿Sir講古——鞋底見—啟蟄/驚蟄

三月五日,一年一道「驚蟄」,大地回春,春雨綿綿,行雷閃電,蟄伏地下冬眠蛇蟲鼠蟻被叫醒,對「冬眠一族」而言,新一年開始了。這是中國廿四節氣之一,相傳源於夏朝(公元前二○七○至一六○○年,河南山西一帶),原稱「啟蟄」,意謂蟄蟲開始活動,後傳至漢朝漢景帝劉啟(公元前一八八至一四一年),為避諱,把「啟」改為「驚」。天文學解釋「驚蟄」前後偶有雷響,是大地濕度高而促使地面熱氣上升或北面濕熱空氣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民間歌謠有「冷驚蟄、暖春分」和「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這些民間智慧比氣象局還準確。
農人懼怕耕種遇上老虎和蛇蟲鼠蟻,開耕前舉行祭老虎和拍打蟄蟲儀式,慢慢演變成今天祭白虎和打小人的習俗。
這些民間儀式慢慢在香港發展,最早是由來港當苦力的東莞人帶入,今天正宗「打手」仍以「東莞婆」為主。最早於上環一帶,慢慢傳到各區,但只在「驚蟄」期間於一些陰暗坑渠附近「配合環境」,其他日子會被視為「阻街」而遭拘控。
香港「打小人」文化得以發展,是政府於一九八六年批准位於今天時代廣場的電車廠遷至西區和筲箕灣,該區土地九十年初獲得發展,而位於電車廠後的木屋和睇相小檔(盲公炳占卜是很有名)一併遷拆,很多小檔就地在堅拿道天橋底(俗稱鵝頸橋,因早年有鵝頭山(利園山)和鵝頸澗)擺地攤替人占卜、測字、雀仔算命,以及在「驚蟄」期間打小人祭白老虎等,當時一般事務隊(二○二○年改編為小販事務隊)因管理混亂和執法不力,鵝頸橋底慢慢形成很多非法風水命理攤檔,被黑社會控制,曾發生爭地盤打鬥成為報章頭條,蜚聲國際。電視台和報章將打小人人數和內容成為經濟及政府管治寒暑表,吸引不同人參觀而成為景點,有關部門亦在各方意見下將檔口「合法化」並加以管理,「打小人」成為香港特色之一,隨時可打,日日可打,跨越宗教和迷信,是西方科學未能理解的東方哲學,心靈治療和化解怨氣及暴力的不二良方。
現在約有十名打手長駐打小人勝地,而在「驚蟄」期間則有外來「打手」加入,有勞警察維持秩序及免生混亂。不同民族和國家各有不同的發洩方法,香港「打小人」較有文化,比掟爛東西文明,花一百元可使心靈平復,既時尚又可呃like,吸引了不同年齡群與一眾喜歡玩的後生仔女參與這「鞋底見」活動。
前高級警司/警察博物館諮委/通識研究碩士
何明新

農人懼怕耕種遇上老虎和蛇蟲鼠蟻,開耕前舉行祭老虎和拍打蟄蟲儀式,慢慢演變成今天祭白虎和打小人的習俗。
這些民間儀式慢慢在香港發展,最早是由來港當苦力的東莞人帶入,今天正宗「打手」仍以「東莞婆」為主。最早於上環一帶,慢慢傳到各區,但只在「驚蟄」期間於一些陰暗坑渠附近「配合環境」,其他日子會被視為「阻街」而遭拘控。
香港「打小人」文化得以發展,是政府於一九八六年批准位於今天時代廣場的電車廠遷至西區和筲箕灣,該區土地九十年初獲得發展,而位於電車廠後的木屋和睇相小檔(盲公炳占卜是很有名)一併遷拆,很多小檔就地在堅拿道天橋底(俗稱鵝頸橋,因早年有鵝頭山(利園山)和鵝頸澗)擺地攤替人占卜、測字、雀仔算命,以及在「驚蟄」期間打小人祭白老虎等,當時一般事務隊(二○二○年改編為小販事務隊)因管理混亂和執法不力,鵝頸橋底慢慢形成很多非法風水命理攤檔,被黑社會控制,曾發生爭地盤打鬥成為報章頭條,蜚聲國際。電視台和報章將打小人人數和內容成為經濟及政府管治寒暑表,吸引不同人參觀而成為景點,有關部門亦在各方意見下將檔口「合法化」並加以管理,「打小人」成為香港特色之一,隨時可打,日日可打,跨越宗教和迷信,是西方科學未能理解的東方哲學,心靈治療和化解怨氣及暴力的不二良方。
現在約有十名打手長駐打小人勝地,而在「驚蟄」期間則有外來「打手」加入,有勞警察維持秩序及免生混亂。不同民族和國家各有不同的發洩方法,香港「打小人」較有文化,比掟爛東西文明,花一百元可使心靈平復,既時尚又可呃like,吸引了不同年齡群與一眾喜歡玩的後生仔女參與這「鞋底見」活動。
前高級警司/警察博物館諮委/通識研究碩士
何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