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阿Sir講古——馬殺雞Massage

  早年有人玩翻譯文字,把按摩massage音譯為「馬殺雞」,聽落有趣,那時更有「sauna芬蘭浴、三溫暖」等被稱為「畀女人沖涼」。其實「馬殺雞」和「畀女人沖涼」都是按摩的一種,廣東人稱按摩為「揼骨」,女技師被稱為「骨女/妹」,按摩院是「骨場」,喜歡揼骨的人是「骨精」。
  按摩有悠久歷史,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印度、埃及和巴比倫(今伊拉克境內)把按摩用於醫治和紓緩疾病。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當年就因在其選區Bath巴斯選區競逐連任失敗,才香港當港督,而Bath市擁有羅馬時代逾二千年歷史的浴場,與按摩扯上關係。
  香港戰前為增加稅收,立例規定按摩須領牌,延續至今,修訂為同性按摩不用領牌,替異性(一般是女替男)按摩亦不用領牌,但只限頸部以上和膝蓋以下,按其他部份則要領牌,醫療用途則另作別論。
  香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很出名男技師替男顧客按摩和沐浴場,如以上海男師傅聞名的浴德池,後來因少人入行和始終同性相拒而式微,今天香港男替男按摩場已絕跡。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各區有大型按摩院,有熱、冷、冰水浴池和蒸汽浴sauna房,客人享受沐浴和美食後才入房按摩,最初是正宗按摩(齋揼),但有些場因客人需要或增加競爭力,揼骨以外,也替男客人「出火」(手淫),有些更提性服務。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分別由內地和台灣引人「腳底按摩」,加上有藝人協助宣傳能防百病,手藝源於把腳底按摩引人台灣的吳若石神父等,使按摩業由大型走向小店式,很多機構如工聯會都開辦教授腳底按摩課程,腳底按摩店遍地開花,大街小巷都有,加上不用領牌,一紙商業登記便可。
  競爭激烈下,部份小店「加料服務」,店內改為多間劏房,內設小沐浴櫃,提供全身按摩、木桶SPA水療、人體按摩body massage、雙打(兩名骨女四手替男客人服務)和LuLu(骨女在男客身上塗濕海鹽後穿一件厚泳衣用身體摩擦)等,但因小店位置和設備不能通過消防等條件,所以一般都領不到牌。而服務亦有同一按摩/腳店除提供齋揼外,亦提供手淫(戲稱雀仔按摩),有些「骨女」甚至和客人混熟後私下提供性服務,所以很多房間內都有說明,對不法行為不負責等。這些小店的宣傳和招牌都五花八門,一般是腳板或加上哈哈笑,有哈哈笑和沒有不代表有或沒有色情服務,其實指明提供腳底按摩的小店外,其他很多都提供全身按摩及應客人要求提供不同的色情服務,其中手淫最普遍。收費為一般齋揼一小時三百元至其他伸延服務五百至千元不等。
何明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