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阿Sir講古——那些年的日本豪客

  香港人喜歡到日本旅遊和掃貨,成為當地經濟主要來源之一,但在七八十年代,恰恰相反,那時日本經濟起飛(直至一九八五年與美國為首的國家簽訂廣場協議後,使日本經濟泡沫化及從此滑落一蹶不振),日本是香港主要旅客來源,為了迎合日本旅客,很多人學日語,香港警務處亦特別加開日語班和設立日本語熱線專供日本遊客使用,很多同事亦因懂日語而步步高陞。殖民地政府為迎合這潮流,亦將曾被日本打敗及佔領香港的黑暗歲月從教科書抽起及美化其侵略,所有向日本政府追討軍票及損失賠償等亦被禁止,這亦影響到今天香港人對這段歷史的認識和佔領香港時日本欠港人的賠償。
  那時日本遊客對香港經濟是很大幫助的,包括一般貨品及色情行業等,很多在灣仔及銅鑼灣的「聯誼會」更特別為日本男賓舉辦真人騷(色情表演——生春宮)。
  在飲食方面,很多今天有名的例如「魚翅撈飯」和「龍蝦做早餐」等都是源於招待這些貴客,那時有一非常有名的海鮮魚翅酒家,特別從美洲入口當時專利的「象拔蚌」名為「銀鑪拔蚌」,五百元一條,相等於當時文員半個月薪金,又引入一斤兩隻的對蝦和伊朗野生鱘龍魚等。日本豪客更以每小時五百元租用名車勞斯萊斯房車接送他們到酒家,當然,酒家亦僱用穿高叉旗袍美女(很多更是舞小姐兼任)招待那些手多多的豪客,有一個女侍應告訴我她雖然工資低,但每晚小費都不菲,一般都有二千元以上。豪客有一陋習,是隨處小便,很多時都見那些日本男子在街角牆邊小解,旁若無人。
  那些豪客亦成為「打荷包(Pickpocket)」和強搶的對象,有不同集團在遊客區(那時主要是銅鑼灣和大坑虎豹別墅內)搵食,「文雀」(受過訓練的專業打荷包賊匪)來自南美、歐洲、蒙古和東南亞。為了應付這些「文雀」,警隊曾成立來自不同部門的專責「防止打荷包隊」(Anti-Pickpocket Team),直至日本經濟泡沫爆破,日本豪客消失,「文雀」亦因無用武之地而漸漸失傳。
  「虎豹別墅」是當時日本客旅行團必到的地方,究其原因,亦可追溯很懂「看風駛𢃇」的別墅原主人胡文虎與日本的關係,在日本人佔領香港期間,他的報紙仍可以《香島日報》名義繼續發行,他的永安堂繼續生產萬金油銷售,他更獲邀於一九四三年七月十三日在東京會見發動東亞戰爭(戰後列為頭號戰犯)的東條英機,他的兒子胡一虎和孫兒胡督日分別娶了日本籍妻子,他亦於二戰後多次捐款給日本救災。
何明新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