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逸誌——奧運精神

  香港運動員在本屆東京奧運取得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實在可喜可賀,期望在尚餘數天的比賽中,能夠再有獎牌進帳。
  在沒有觀眾、致力執行防疫氣泡並在連串爭議聲中舉行的本屆東京奧運,開幕至今一切尚算理想。更值得一讚是因應疫情而在比賽場地設置的通訊屏幕,讓得獎運動員能夠透過即時視像設施跟身處他方的親友分享喜悅,賽會有這樣的巧思之餘,相信在背後也費了不少工夫呢!
  本屆奧運,予人有點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感覺,多位具名氣的運動員,不少都與獎牌無緣,有些更是早早退出競爭行列;至於昔日長年高踞某些項目龍頭位置的國家,領導地位也出現了變數,形成新人上位、百花齊放的局面,以觀賞角度來說,也許會來得更刺激及更有驚喜。
  欣賞奧運賽事,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只關注哪位選手或哪個國家奪得獎牌,不過大家可要留意,每項比賽只有金、銀、銅牌三位得獎者(個別項目或會頒發兩面銅牌),能夠站上頒獎台的只佔極少數,絕大部份的參賽者都會懷着遺憾及失望的心情離開。畢竟有比賽自然有勝負,好像本屆東奧男子高爾夫球賽事,最終有七位球手並列第三,按高球賽慣例是和氣收場,大家一起收取第三位的獎金,不過奧運銅牌只有一面,結果要靠多場殘酷的附加洞逐洞賽決出一位銅牌得主!
  無論如何,這就是運動員的宿命,多年來的苦練、堅持、犧牲與辛酸,實在不足為外人道,所以作賽時表現是好是壞、得獎與否,難夠來到奧運舞台的,都值得我們尊重,這就是奧運精神。
[email protected]
林逸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