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林群聲:面對新挑戰

  香港公開大學改名香港都會大學,讓我想起作家張愛玲寫過一篇文章《必也正名乎》,指出「取名是一種創造」。
  香港公開大學已完成了歷史任務,大學想更上一層樓,改名,順理成章。
  這個晚上,有機會與都大校長林群聲(Paul)聊天,這位「環境化學、生態毒理學、環境風險評估領域的學者、專家」(Renowned scholar and expert in environmental chemisty,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希望把「都大講堂」(Talk of the Metropolis)搞得有聲有色,Paul說:「我是希望『都大講堂』,請來專家,就有關課題,作深入淺出介紹。話,要有說服力,又可讓聽眾到來,會有所得着。」
  一小時的講座,講的又是熱門話題,難度可高。對Paul說:「你是環境生態專家,該作一趟專題演講呀。」
  Paul笑着回應:「我可以做後備,要是那一次找不到講者,又或者專家來不了,我就粉墨登場好了。」
  有說「新官上任三把火」,Paul當上都大校長,也有三大目標,那是Paul的教育理念:「提供優質教育。同學畢業後,搵到好工,還可創業。同學都可成為良好公民。」
  不是甚麼high sounding的信念,是切實可行的。Paul說都大知道學生需要的是甚麼。「我們現在有一半學生(約一萬名)上面授課程,另一半仍接受遙距課程。我們的課程要flexible,要為學生度身訂造tailored made。」
  Paul說就像我們登上一輛觀光巴士,可以hop on,又可hop off:「同學找到喜歡的景點,可以下車hop off,細心觀賞。然後又登車,hop on,繼續行程。」「都大同學,可以選修文學、天文、考古」這general studies degree,讓同學有機會,讀自己喜歡的科目。
  大學負責把關,QA:保證教學質素。Quality Assurance,不可或缺。Paul說希望都大能夠一如過往,QA做得好,為社會提供人才。
  Paul說都大會在Foundation Course投放資源:「學術達標,Academic transcript,我們當然重視,同學的Non-Academic transcript我們一樣看重。同學課餘參加義工計劃、公益活動,該受到肯定。同學成為良好公民,重視做『對』之事,有責任心,我們得以身作側。」
  後記
  Paul傳來兩張與同學合照照片,一張是今年四月,就職都大校長後與學生領袖合照,selfie,揸手機的是同學,看來與同學相處融洽。另一張是七月,Paul在觀賞應屆創意藝術畢業生作品後,與同學一起合照。
  「與同學一起,要講真話,Be Frank,你有沒有誠意,同學是知道的。」

張灼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