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命護航——心臟衰竭用藥新趨勢

  心臟可謂最「勤奮」的器官,每分每秒都在跳動,為身體輸出血液和養份。不過,一旦心臟肌肉受損,以致功能衰竭,或無法維持人體新陳代謝所需,甚至影響其他器官的健康。
  要治療心臟衰竭,須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找出並治療病因,例如冠心病患者須考慮接受「通波仔」手術,盡快打通阻塞血管,防止更多心臟肌肉細胞壞死;第二,處理心臟衰竭本身,達致改善徵狀、減少入院和死亡風險等目標。
  確診心臟衰竭的患者,一般會先接受藥物治療,包括服用去水丸和心臟衰竭藥物等等去改善症狀和心臟功能。若然藥物效果未如理想,醫生或根據病情,採用不同入侵性治療,例如較簡單的植入心臟同步起搏器,乃至最複雜的心臟移植手術。
  近年,心臟衰竭藥物治療的發展令人鼓舞,幫助患者長遠控制病情,以及延後使用入侵性治療的時間。其中一個發展,是使用SGLT-2抑制劑治療心臟衰竭。此類藥物最初用於治療糖尿病,可減低心臟併發症的風險,但後來的醫學研究顯示,心臟衰竭患者無論有否糖尿病,使用SGLT-2抑制劑也可減低入院與死亡風險。
  此外,以往醫生會逐一使用不同的心臟衰竭藥物,若使用一類藥物後成效不彰,才會轉用或加上另一類藥物。歐洲心臟學會的最新指引則建議,可一線同時以四類藥物作組合治療。最新的一線藥物包括︰ACE抑制劑(ACEI)或血管收縮素受體抑製劑(ARNI)、β受體阻滯劑、抗鹽皮質激素 (MRA),及SGLT2抑制劑(SGLT2i)。研究證實,越早開展四種一線藥物的組合治療,有助患者愈早控制病情。
  備註: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疑問,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此欄目由英國阿斯利康藥廠贊助
心臟科專科醫生 李健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