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網潛航——「割韭菜」虛幣騙案

  警方早前表示,今年首9個月以虛擬貨幣作幌子的騙案多達853宗,估計損失金額逾3.7億港元。對於這情況我完全感意外,甚至肯定真正的騙案數目,絕對比警方所知的更多,涉及金額亦只會更高更恐怖。
  最近有很多人向我查詢,究竟有多少種俗稱「割韭菜」的加密貨幣騙案,以及如何辨認出來。首先,第一種經常發生的騙案是市場上最原始的加密貨幣,例如泰達幣、比特幣及以太幣。加密貨幣隱匿的特性容易被不法份子利用,其中投資者或不慎捲入非法洗錢活動,例如於場外交易被不良中介人誤導招致損失及捲入案件,或被騙徒以空投手法騙走錢財。而且大部份加密貨幣的價格都被一些開採礦場及大戶控制,令一般投資者難以獲利。
  第二種更惡劣的騙案是「假加密貨幣」。犯罪集團會外宣稱創造了新的加密貨幣,或利用從不存在的貨幣與出名的加密貨幣掛鈎,配合傳銷手法哄騙一般投資者,最後捲款逃跑,而近期發生的「魷魚幣」事件則是最典型的例子。
  其實騙徒的套路基本上是推出不知名的掛鈎貨幣,或發佈加密貨幣遊戲,分別進行首次代幣發行(ICO)募資,及於網站或Twitter上推廣預購優惠,騙取款項後逃之夭夭。所以我奉勸一般投資者,最好避免參與涉及加密貨幣的投資活動,或在投資前明白相關知識及市場動態,揀選有信譽及擁有牌照的交易所。切記盲目跟從網絡輿論,更加不要進行場外交易,要量力而為,在風險可控及能夠承受的範圍內小額交易,不要把身家性命財產也拼進去。祝大家好運。
TOZ聯合創辦人
龐博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