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耀 - 淺談公屋太陽能|光電「耀」未來

自港府在2018年推行上網電價補貼計劃以來,從事太陽能系統安裝工程的企業及人員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小至村屋,大至工廈、城市地標等,均不難見到太陽能板整齊地鋪排在樓頂。只不過,在香港佔一席位的公共屋邨則依舊「光禿禿」。

根據現時法例,公共屋邨頂層暫時未可建設太陽能系統。而近年行業發展迅速,可預見在不久將來,可供使用的頂層空間亦將用盡。屆時,除了部份負責維護保養的人員能夠繼續本業外,恐怕數以萬計的從業人員或面臨失業窘況,此實非大家樂見。

公屋為何遲遲不加入建設太陽能系統的陣營呢?這樣既可為環保出力,又可增加收益。思考因由,筆者認為最大的原因是「錢作怪」,建設一個完整可靠的太陽能系統,費用動輒百萬元、千萬元,遑論投入使用後的維護保養成本。

不得不說,許多本港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在ESG範疇有所需求。部份企業未必不願意參與ESG項目,他們有資金,只是缺乏屋頂資源及因實際操作困難而卻步。

政府手握數百條公共屋邨,有興建太陽能系統的場地但缺乏資金。如此之下,筆者認為可借鑑一些國際級城市實行的公私營模式,即由政府出場地、企業出資金,並由太陽能從業者執行建設工作。政府大可利用市場的力量推動環保作業,不必久等至綠色債券到位,才啟動公共屋邨的太陽能計劃。

筆者一方面為行業發展迅速而感到高興,惟同時為建設太陽能系統的地方「買少見少」而憂心。希望這篇文章能拋磚引玉,在接下來的日子,可與各有識之士集思廣益,最大化利用資源,為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出力。筆者亦期待新舊政府交替之際,新班底加以重視能源事業,將此寫入政綱之內。
香港光電控股主席
吳克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