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耀 - 方位角與太陽能系統關係|光電「耀」未來

太陽能系統中有一對「最佳拍檔」,除了上期專欄講解的主角——最佳傾斜角,今日就介紹另一位主角——最佳方位角。理論上,在其他影響因素一致的情況下,太陽能系統如果能得到這兩個「最佳角」加持的話,其轉換效率也將達致最佳水平。

眾所周知,太陽能要朝着陽光而生,故太陽能板亦要朝向太陽才能產生更大的電能。由於太陽位於赤道正上方,因此在南半球太陽能板應朝向正北方(即0°),相反,北半球則應該朝向正南方(即180°)。若按本港地理環境而言,所謂方位角就是太陽能板的實際朝向與正南方向之間的夾角。當太陽能板實際朝向也為180°時,它與正南方位的夾角就為0°,此方位角便可視為太陽能板的「最佳方位角」,發電量也應是最大。

市場曾就太陽能板的方位角對輸出功率效果進行比較,在其他因素均相同的前提下,僅調整不同方位角。結果顯示,方位角偏差在15°內,太陽能板的輸出功率變化介乎0.7%至2%內。惟當方位角偏差達到20°時,輸出功率就會明顯下降,變化升高至3.2%至5%。值得留意的是,這個數值也有機會因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變化,通常緯度愈高,變化愈大。

以一個裝機容量約200千瓦的太陽能系統為例,每年的發電量約為220,000度。即使太陽能板的輸出功率只是相差2.5%,以現時上網電價每度3元計算,相當於每年減少16,500元的收入;若網電價收益期可以長達11年,損失至少逾十萬元,可謂相當可惜。

香港太陽能系統經常要在不同屋頂裝備中夾縫求生,要每次都做到裝機容量最大化且又在正南安裝,難度甚高。不過,「差之毫釐,繆以千里」,筆者建議大家在安裝系統時盡量向最佳方位角,除了賺取經濟效益,亦可最大化生產太陽能源。
香港光電控股主席
吳克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