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達智 - 非遺香港長衫知多少|講是非
還以為自己對長衫或旗袍有起碼的認識;遇上高人,不消一兩個回合,即覺在下認知非常一般,欲知多少少,不妨今晚十點三十分,跟我一起聽香港電台第一台通識節目「講東講西」,由專家嘉賓李惠玲及吳國禧兩位博士分享「香港長衫非遺之光」。
透過研習長衫歷史及製作技巧,力行穿上長衫於平常生活的「長衫薈」成員的介紹;逐步感受他們對華人「衣、食、住、行」傳統生活文化「衣」積極保育的意義。
本年九月二十二日將發行的特別郵票,以「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為題材,以誌本港長衫製作於二○一四年及一七年先後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並於二○二一年獲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縫製技術受到東西方服裝設計影響,形成香港獨特的長衫製作技藝。香港郵政稱:特別郵票是展示這具有非凡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工藝。
說起長衫製作,相信不少人質疑:何解國家級非遺榮譽落在香港而非上海?眾所周知,長衫黃金時代正值上海十里洋場之輝煌、生活亦糜爛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年中國以至遠東地區,幾乎一切流行文化皆以上海灘為橋頭堡、發酵場,探險家至嚮往之樂園;長衫設計及爆光程度達至巔峰!
峰迴路轉,一九四九年大陸解放後,一切舊世界生活習慣被批判,位高權重至國家領導劉少奇夫人王光美穿上長衫外訪,亦被嚴厲彈劾,上海長衫發展驟然而止!
是否當年上海唯我獨尊,除她之外,其他省巿,如英殖香港就沒有長衫文化?不是!北京、天津、武漢、廣州及香港各有獨特地位與生活文化,同樣華洋雜處且於四九年後承接眾多南來人士,他們的資金、文化底蘊、各種範疇的技巧與藝術、生活習慣的特色,一時之間看似雜亂無章,稍待吸納香港漸生光華;在上海已無出路的長衫,身懷絕技南來的「上海師傅」卻在香港跟本地慣造英式服裝的Tailor,吸收西方日新月異的生活特色,透過不同媒介如荷李活電影,帶動時裝設計變動的影響,漸生港式長衫技巧的全新形象,且透過本地製作電影,影響本地及海外華人的衣着品味;透過好幾套荷李活國際電影將港式長衫帶入全世界觀眾的眼球。
一九四九年後,長衫在內地一度消失,九十年代後再浮現,淍零不止獨特的製作技巧,乃至穿着儀態亦流失;時而勢易,香港承接使命,長衫於此延續、一度強化,縱使近年長衫穿着被全球化(美國化)Casual Wear逼至牆角,香港技巧演練的長衫仍具特別意義,成為中式傳統衣着一張獨一無二靜放光芒的名片!
鄧達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