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達智 - 和服 吳服 SARI 漢服|講是非

朋友邀約,上星期出席樹仁大學舉行的「漢服座談會」。今個星期日又被邀,將會參予在元朗舉行的漢服設計比賽、任評判。

「漢服」二字含義模糊:漢朝之服?還是漢人之服?不要說目前所謂漢朝服裝極缺出土文物佐證,大多源自古畫,古石雕或文字描述,資料鳳毛麟角難看全貌。如若「漢服」泛指漢人古代服裝,則更加七國咁亂⋯⋯在倫敦上設計學院,服裝歷史導師Myra Crowell曾經指出:文明古國所餘無幾,擁有不同朝代、不同年代「時裝」,唯一中國!

事實也只有中國歷史,於不同朝代,同一朝代的不同年份,出現多樣化服裝。印度人穿Sari計不清是否源自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希臘,反正來到今天後生一輩穿T Shirt牛仔褲,伊斯蘭教徒穿寬鬆罩衣配搭窄褲;無阻一塊長布包卷摺疊而成的傳統Sari於國於民的重要影響力!

日本「吳服」之名源自中國極古三國吳地(二二九至二八○年),至明治維新為分隔源自西方漸次征服日本民眾之西服,將日本傳統服裝統稱「和服」,與古名「吳服」共通。今天旅遊日本古城古鎮,仍見老服裝店,甚至國寶級三越百貨的和服部門,依然於門前掛上尊稱「吳服」的傳統。

印度Sari及日本和服(吳服),跟漢服有些甚麼關係?曾經,為了中國歷史潮流變遷,帶來不斷革新的「時裝」而倍感自豪;來到今天,看着「漢服」準備流行起來,卻明顯過份多樣化,帶來缺乏準則的模糊與混亂;今人漢服包羅萬象,先秦、漢、唐、宋、元、明、清、民國⋯⋯更不時跳出蒙古、西藏、苗族、彝族⋯⋯甚至台灣高山族的傳統民族服裝滿漢火鍋或盆菜,既無代表性的布料,更無一望而知的民族顏色,原應十分嚴格的髮型、化妝、飾物、鞋襪等各適其適互相打架,絕大部份物料以廉價Polyester人造纖維為主,尤其嘔心!

漢服之Revamp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皆為萬幸之事,然而缺乏制度,缺乏文化與技巧的掌握與訓練,最終只會淪為文化笑柄,浪費了原來的歷史及民族文化復興使命。
鄧達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