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藝術產業煥生機 架設中外交流橋梁

疫情陰霾散去,社會逐步復常,本月21日香港將迎來一連五天的大型藝術盛事《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公眾展期23日至25日)。今年Art Basel是復常後香港的首個展會,陣容也是自2019年後最盛大的一屆,匯集世界各地共177家頂尖國際藝廊參展。今年展會更首次獲得特區政府的「文化藝術盛事基金」支持,多個特別展區如藝聚空間、策展角落及光映現場等都強勢回歸,令香港這片藝術沃土疫後再現生機。

新冠疫情侵襲全球近3年,對不少本地藝廊造成打擊,周邊國家如韓國、新加坡乘勢追擊,爭相舉辦大型藝博會。可幸香港未有停步,大型博物館如M+博物館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近年相繼落成,令整體硬件更優越,本地藝術氛圍愈來愈濃厚,再加上Art Basel等標誌性文化盛事,香港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地位正不斷提升。

香港藝術拍賣市場在疫下同樣逆流而上。早在 2020年香港在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份額已增至23.2%,超越了倫敦,僅次於紐約,成為全球第二大當代藝術拍賣市場。2021年香港的藝術品收藏品及古董的進出口總值,創下666億港元的佳績。

事實上,香港藝術市場極具「核心競爭力」,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背靠內地,更擁有零關稅、無出入口限制、法律制度完善、海陸空物流便捷、貨幣自由兌換、資金自由進出等優勢。此外,香港藝術市場與國際接軌,藝術交流氛圍更加自由、大膽、前,發展成文藝作品交易中心的條件可謂十分成熟。

現在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都被吸引前來,將創意藝術帶進香港,有助藝術市場在地域、思想交流上的拓展。香港應利用良好的硬件設施、豐富的軟件配套,促進包括畫廊、拍賣、文創以及藝術管理在港發展,提升全民文化藝術修養,並帶動展覽、旅遊、保險、物流、餐飲等相關行業。

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關鍵時刻,更應該發揮自身優勢,推進內地與國際的對接與交流,文化藝術就是其中一個重要領域。

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賦予香港八大中心任務,其中之一就是發展香港成為國家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早前,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辦的「香港新坐標: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時強調,須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地位。而全國政協常委、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在兩會也提出藝術文化方面的提案,建議每年在港舉行國際性大型藝術活動,透過香港國際平台,說好中國故事,展現國家軟實力。更倡議在2024舉辦一個世界級國際文化高峰會,並邀請國際頂尖藝術博物館,例如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和巴黎羅浮宮的代表參與,在香港進行大型藝術講座和展覽。這一系列的舉措,都將令香港在大灣區融合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作出重要貢獻,也凸顯出香港作為國際文化藝術樞紐的新趨勢。

封關近三年,香港與內地很多交流活動受到影響,藝術文化也不例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共建人文灣區」,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不能劃地為界,要跟廣東九市和澳門交流互鑒。因此,在全面通關之際,香港應抓緊時間再出發,充分利用內地資源及大灣區建設的開放條件,開展人才交流合作,如招攬大灣區藝術家來港進行創作,又或資助本地藝術家到大灣區發展。

特區政府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香港將成為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主辦城市。粵港澳大灣區只是一個起點,文化藝術活動有利於吸引海外業界及旅客訪港,一方面能夠推動本港包括旅遊在內的各行各業復甦,另一方面更可助力內地文化藝術走出去,同時令更多的海外藝術產業透過香港進入大灣區及內地市場,真正推進中國文化與海外藝術相互交流。

香港,有其獨特定位與優勢,打開思維、不斷創新,必能助力國家發展,而在文化藝術方面可以發揮的作用僅僅是其中一部分。

蔡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