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碌柚 椰子 西瓜波|猛料阿Sir講古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都分別在物質條件不豐足的年代,在世界不同角落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的傑出足球員。
  中國球王李惠堂(1905-1979年)生於香港,小時候被父親送到梅州生活。他喜歡踢波,但那時梅州仍未有甚麼足球設施,遑論特別製造的足球,他便就地取材,用當地盛產的碌柚當波踢,因碌柚成熟程度不同而有不同重量,使他踢波的腳法既可輕又可重,回港後有機會參加不同比賽,一踢成名。他曾帶領中國參加1936年柏林奧運足球賽,1950年代於兩屆亞洲運動會中,他出任教練帶領中華民國代表隊於決賽擊敗南韓,連奪兩屆足球金牌,被譽為「香港和中國球王」,那時有一名句「看戲要看梅蘭芳,睇波要睇李惠堂!」

另一位大家認識的就是球王比利(1940-2022年),生於巴西,被譽為「森巴足球」之父,他從小就非常喜歡足球,但家庭非常貧困,經濟條件太差買不起足球,他就把椰子殼當足球來踢。有一次他和小球員在踢一個椰子殼時,路過的陌生人好奇問他為甚麼要踢椰子殼,他說他們踢的不是椰子殼,是一個真真正正的足球。他後來驚世的足球故事和成就都是從椰子殼踢出來。

香港亦於不同年代出了多位非常有名的足球名將,他們出身都不是特別顯赫和家境富裕,很多位都是小時候在波地(公園的多用途小型球場)踢「西瓜波」開始,慢慢走上足球成功之路。那時黑社會橫行,波地是他們吸納年輕會員的地方,不被黑社會踢入會已是萬幸。

「西瓜波 Watermelon ball」,是香港著名工業家蔣震於1959年發明及開始製造,他當年研製出一部可噴出兩種顏色塑膠料的機器,啤出紅白兩色的圓型膠球,像一個西瓜。據說他研究出此技術,靈感源於對長江和支流嘉陵江交匯的印象,兩水相匯成一清一濁,界限分明。他創出的嶄新生產方法,很快便被當時的山寨工廠模仿及大量生產,更啤出不同大小的西瓜波。因價錢便宜,廣受香港小朋友,特別是喜歡踢波的男孩子歡迎。薄而堅硬的塑料減低了球的彈力,很適合市區狹窄的地方踢來踢去,無意中造就出不同年代的球星。

從此可見,個人理想不會被經濟條件所限制,只要有夢想,努力去實踐,凡事可成真!
前高級警司/警察博物館諮委/通識研究碩士
何明新 西瓜波
西瓜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