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日本軍票— 血淋淋和仍在滴血|猛料阿Sir講古

月前香港拍賣出近年存世最大批的日本軍票,有3萬張面額100元的軍票(見圖),當年價值足夠買起中環整條永安街。每張都充滿血和淚,因為日本始終拒絕賠償,今天只可作為收藏品!拍賣當日引來不同界別的注意。

日本侵略中國初期是用日本和朝鮮銀行券來購買軍需品,結果大量銀行券回流日本,造成日本國內通貨膨脹,為了減少侵略用的軍費和徹底掠奪中國人民財富,從而削弱民國政府抵禦入侵的能力,日本政府便想出印製只能在戰區使用的軍用手票(軍票),本身全無價值,因沒有儲備,不能兌換至任何其他貨幣,老百姓在日軍槍嘴下被逼把自己血汗錢換來一堆廢紙。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侵華戰爭時開始使用軍票,稱為「軍用切符」,1915年改稱軍票。後在1937年明目張膽地侵略中國時開始大規模使用軍票,以強逼和不斷提高兌換率來掠奪佔領區內人民擁有的流通法定貨幣(法幣),最後更禁止使用法幣,將掠奪到的法幣運往未被戰火波及的地區購買軍需。

1937年11月日軍登陸杭州灣後,不久開始使用印刷粗糙,印上昭和十二年(1937年),直向和龍鳳圖案的軍票。之後於不同時期印製不同版別:(1)用紅線劃去日本鈔票上的「日本銀行兌換(銀)券」,加上紅色油墨在正背面「軍用手票」等字樣,正面頭像是相傳活了近300歲的日本大臣「武內宿禰」;(2)印上古代官「和氣清麻呂」像,紅線劃去「此券引換……」等字;(3)紅線劃去五圓日銀券日本名稱,用紅色油墨印上「軍用手票」等字,正面是「學問之神菅原道真」;(4)出新款軍票與中國人民的仇日情緒和日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有關,中國人不喜歡使用這紅色油墨,稱為「血淋淋滴血」軍票,日軍才使用懷柔政策,1939年印製有似中國吉祥物「龍」圖案的軍票,「軍用手票」的紅色大字也改為黑色小字;(5)不久後,日軍規定軍票為佔領區唯一法幣,又發行新的一批沒有「軍用手票」字樣的軍票,正面印上「大日本帝國政府」和有獨立版別及號碼。

1941年尾佔領香港後,日軍最初把未發行的100圓日銀券加蓋為軍票,後來索性把印鈔模交各戰區自行印製。日軍於1943年至投降前,在中環華人行地庫印製了大量這些面額百圓軍票,在平版塗上油墨粗製濫印,只有版別編號,正面是聖德太子,他的面相加上印刷顏色不均,看起來與陰司紙冥錢無異。

日本軍票,日本欠中國人一筆永遠都償不清的血債。

何明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