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恩 - 「靜」之可貴|好好過日子
朋友要去南京旅行,知道我上個月剛去過南京的牛首山佛教文化旅遊區,便問值不值得去。我說作為一個遊客,不妨去看看。
牛首山是金陵一景,跟佛教也有淵源,是佛教牛頭禪宗的開教發祥之地。那地方有一個當年日本人開採的礦場,有很深的礦坑,旁邊還有一座古塔,如今利用這個地理環境,斥巨資建了一座建築,稱之為「佛頂宮」,宮頂造型似佛祖頭頂,進去後由地面開始,一層層往下走,每一層都有不同的景觀,工程浩大。在最底一層,供奉了佛祖的頭骨舍利子,有此聖物,名揚四海。
整座建築龐大而精美,所有細節都美輪美奐,耀目生輝。走到裏面,如此浩大而精美的場面,所見之物,又無不精緻動人,人人都讚歎得在心中呼一聲「嘩」出來。由於耀目生輝的地方實在太多,心中這一聲「嘩」聲也跟着此起彼落。但隨後問題也就來了:佛教的主旨不是應該令人心境平和、放下自在嗎?如此一路「嘩」,卻又如何平和得下來?
畢竟道行不深的平凡人太多,要令心境平和自在,首先要有一個相應的平和環境,環境平和,人才靜得下來,人只有靜下來之後,才真正平和。這也是我喜歡日本寺廟的原因,總是乾淨幽靜,沒有煙燻火燎,無論是要與神靈說幾句話,還是純粹參觀,都特別舒服自在,沒有趕搶之感。在香港想找這樣環境的地方,當首數「慈山寺」。
這也是自然和不自然的分別,凡事自然了,人才會真正自在,反之,必心神不定。斥一個天文數字巨資,造一座耀目生輝的宮殿,令人見了目迷五色,「嘩嘩」連聲,心神自也定不下來了,那就很難做到「放下,自在」。宗教信仰,所求者最基本的一點是令人內心平靜,若是心靜不了,其他修為也就免談了。
所以宗教場合,首先要營造的環境氣氛,是「靜」,而不是「嘩」。「嘩」對遊客而言倒是無妨的,一「嘩」可值回票價。
李純恩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