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繁花似錦|無名指

看了幾集王家衛導演的電視劇《繁花》,居然欲罷不能。我說「居然」,因為之前聽到很多批評,說它浮躁失實,劇集以90年代的上海為背景,卻拍不出時人時地的風貌。

《繁花》改編自金宇澄屢獲殊榮的同名小說,書中人物眾多,電視劇作大幅刪減在所難免,但有觀眾批評電視劇以上流社會為主軸,忽略原著中小人物的眾生相。

我千禧以後經常去上海,雖錯過了劇中那大時代,對當時情況卻「有數」(劇裏最常聽到的話);黃河路的黃金年代,也不會有劇中那麼熙來攘往,飯店的裝修也沒那麼精緻。

盡量拍得誇張,但黃河路的浮躁,正是那個時代的縮影。站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上海人以興奮又忐忑的心情,迎接美麗新世界,有人不忘初心,有人迷失自我。這是我認為此劇好看之處。

戲中黃河路令我想起80年代香港電影裏的尖東,同樣虛幻,同樣真實。改革開放後,上海是廣東以外受香港影響最大的地方。自40年代起,大批上海人移居到香港;半個世紀後,這些「香港人」又回到上海發展,上海人也通過這些香港親戚聯通世界。

王家衛小時候就從上海搬到香港,但心繫家鄉,其作品亦不乏「上海情結」。金宇澄在小說《繁花》的第一頁就寫道:「《阿飛正傳》結尾,梁朝偉騎馬覓馬,英雄暗老⋯⋯這半分鐘,是上海味道。」王家衛禮尚往來,電視劇的第一幕,胡歌對粉墨登場的作家說:「獨上閣樓,最好是夜裏。」這正是原著小說的第一句話。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