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寫在2023年的最後|無名指

上周談過冬至,這周說說過年。雖說「冬大過年」,但兩者概念其實一樣,都是自然界的一個循環,春夏秋冬,周而復始。日和月也是循環,但不如年重要,因為後者是人們看得見最大的時間周期。

還有一個原因說明年的重要性,「年」原來的寫法是「秊」,上「禾」下「千」,本來屬「禾」部,與穀物有關,「千」是所謂聲旁,即標注相近讀音,等同現在說的「有邊讀邊」。《說文解字》:「年,穀孰也。」孰通熟,所以年是穀物收成的周期,在農業社會當然很受重視了。

「年」更古老的說法叫「載」或「歲」,前者仍會用在「千載難逢」等成語裏,後者現在泛指年齡,直接和原來的意義掛上鈎。還有一個較少人知的叫法是「祀」,顧名思義,與祭祀有關,所以過年要「還神」,信有神明就不會做壞事,也知道要感恩。

這一年,過得好要感恩,過得壞要自省。回顧2023年,日本人選出年度漢字「稅」,意味百物騰貴,經濟堪憂。香港疫後復常不容易,這年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展望2024年,之前埋下的不明朗因素,如戰爭如經濟,會有突破嗎?據說明年可能是有史以來全球各國大選最多的一年,預示世界政局會有重大變化。也許是巧合,風水大師說,明年轉大運,提供了諸多趨吉避凶之法,迎接「九運」。

你信命嗎?人這一生,生老病死,交替輪迴,可能是比「年」更大的時間周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諸君共勉。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