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業 - 港居家養老服務值京參考|安業興邦
還有幾日便是甲辰龍年,預祝大家龍年身體健康,龍鳳呈祥,萬事勝意!
講到身體健康,牛津大學於2021年研究報告顯示,以專業級別在家照顧老人家,對其身心健康或復元,效果堪比甚至優於在醫院。特別在親友支援、活動空間和表達溝通等方面,居家照料都有明顯優勢,同時能大大紓緩公共醫療系統的壓力,不止對人的健康有益,對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也有極大效益。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步入銀髮歲月的階段,專業級別的居家調理或居家養老模式,已經成為守護自己或家人健康的未來大趨勢。
上周本欄提過,12月中我到北京出席市政協全體會議時,特別提了「助力建構北京居家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提案,以及「京港合作推動港澳醫療藥械在京使用」社情民意報告,就是希望將香港經驗提供給北京參考,畢竟兩城在這些方面都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近年北京市與香港也迎來中老齡化社會挑戰與機遇。2022年北京市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達465萬人,佔比突破2成,同樣香港2成人口也是65歲以上的長者。兩地絕大部分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去年底,北京市民政局與相關部門聯合發表了《關於完善北京市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等政策,積極打造全覆蓋的養老服務體系「北京模式」,在這背景下,「香港經驗」顯得更為寶貴和亮目。
設分級診療及協作醫療體系
現時全球政府都面對人口老化帶來醫療開支龐大的問題,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院長貝大為教授建議透過疾病預防和推廣全面基層醫療服務等,降低老年市民染病入院的需求,並建議推動醫療保險市場發展,疏導老年患者流向私營醫院或診所。香港在這方面長期做得不錯,有成熟的分級診療體系及協作醫療體系,基層醫療網絡完善,居民已形成「先全科,後專科」的就醫習慣,有不舒服先去診所,再去醫院。
其實這也適用於北京,例如可以參考香港特區政府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為北京長者配對公私營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及家庭醫生,提供便利的個人化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服務,控制慢性病風險因素。當然也可利用好公私合營市場化和專業化模式,培訓基層醫療前線醫護人員,特別是香港醫療集團擁有在大灣區培養大量金牌家庭醫護的寶貴經驗,將是京港合作另一樣辦。
金融醫療產品上的創新,亦是加強北京居民養老保障的法寶之一。香港作為成熟的金融中心,在這方面一向不後於人,無論是香港醫務衞生局幾年前推出「自願醫保計劃」,還是俗稱「退休三寶」的年金計劃,安老按揭和保單逆按計劃,都值得北京參考。
曾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