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火車下鋪唔坐得?(二) | 北漂見聞
早前內地一名年輕大學生在臥鋪火車上因捍衛私人空間而掛起簾子,結果遭中鋪的中年大媽直指自私。對此社交網絡上的觀點不一,引發「下鋪應不應該給人坐」的爭論。然而筆者認為,與其在道德層面上探討,更應該關注的是,為何會產生這樣的爭拗?有沒有從源頭上避免衝突的方法?
筆者在內地生活十多年,亦坐過不少次臥鋪火車,包括舊式的綠皮火車及新式的「動臥」。個人整體感覺是車廂設計未足夠考慮乘客最基本的需求,例如臥鋪車通常根據床鋪的舒適度,分為軟臥和硬臥。其中軟臥為四人一間,除了2個下鋪,每間房門外的走廊上都有2張活動櫈,剛好夠上鋪的人坐;硬臥則為6人一間,走廊上還是只有2張活動椅,除去下鋪,必定有2人無地方坐,乘客之間不得不自行協商互相遷就。
與之相關的另一方面則是購票機制,如今火車票都是實名制,常見的購票管道是12306官網或流動應用程式加網上支付。但該系統屢遭詬病的是,所有的坐臥席位都隨機分配:乘客購票時先支付下鋪價格,若系統未予分配下鋪則退還差價。隨機安排的過程中,未考慮性別、年齡及身體不便等方面的差異。一個6人的硬臥間,往往是男女老幼混搭,更有甚者是女性可能不得不面對與一群男性共處一室的尷尬。
僅從以上兩點出發,最後的臥鋪席分配結果,必然會隱含許多潛在爭拗位。因此改進之處,一方面,可從硬件上改進車廂的設計,如增加活動座椅;另一方面,可從軟件上改進大資料及相關演算法,盡量將同一性別的乘客安排在一起,或設置專門的女性車廂,並將60歲以上長者安排在下鋪。相信以如今技術,想要實行或許不是難事。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