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饒館10周年傳奇 | 猛料阿Sir講古

  饒館(饒宗頤⽂化館Jao Tsung-I Academy),荔枝角山上歷史建築群,近代用途相信最為人知是建於1938年的「荔枝角醫院」,從開始的「傳染病院」轉變為「精神病院」,最後在2000年轉型成為精神病康復者療養的「荔康居」,2005年關閉,2008年該建築群為第一批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建築物之一,今之「饒館」,全館於2014年6月16日正式開幕。

  其前世因其地理位於海角而起,美孚和荔枝角一帶在填海前,依山臨海。1886年,清與英政府簽訂《管理香港洋藥事宜章程》,容許英國人在九龍半島的邊境,今天饒館下區,設置海關「九龍關關廠」,徵收鴉片關稅和內地貨物通過稅。直至1898年,清政府被逼與英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租得新界至深圳河,「關廠」關閉,今天山上仍有一個「九龍關」界碑。

  1904年,關廠改建為華工屯舍,俗稱「豬仔館」。因於1902年,英國在南非以武力奪得盛產黃金的德蘭士瓦Transvaal,而當地的黑人因礦場工作條件惡劣及死亡率極高,引致人手嚴重短缺,僱用白人的成本又高,英政府轉而輸入「人工平,勞動力高」的華工。1904年,中英正談判招募之際,礦場已開始了招募。在香港的英商太古洋行向政府租用包括「九龍關關廠」在內的三英畝土地,建造了一所能容萬人的簡陋屯舍,俗稱「豬仔館」。

  「豬仔館」是太古洋行在國內招募華工,先用車運送到「豬仔館」 暫時居住,等湊足人數和船期,便運往目的地。「豬仔」是指販子在船上以木盆盛飯菜像豬欄餵豬,而華工一同吃時發出的聲音像豬吃餿,有些華工更像豬一樣被捆縛強行拖入船艙。

  1904年3月,太古洋行到廣州招募得華工1054人,後共招募了1741人。大多數華工是被拐騙的,亦有些是因家貧而自願。華工在南非開礦辛苦、工頭粗暴及工資微薄等理由,引至罷工及逃走等,1905年,更破壞礦區的治安。剛巧香港當時受到鼠疫侵襲,大量居民染疫死亡,港英政府遂規定來港人士需要接受隔離檢測,華工被逼滯留隔離營,嚴重影響太古洋行的「豬仔」貿易。最嚴重是英國未有就華工貿易得到清政府同意,太古洋行在中國的招募工作是非法,廣東政府遂禁止華工南下香港,甚至逮捕太古洋行在中國的人員,港英政府對華工招募的態度曖昧,太古被逼停止招募華工,1906年關閉「豬仔館」。

  不久,香港於1908年爆發天花,源頭是一帆船水手,因「豬仔館」已有碼頭及能避風,非常適合為隔離中心,港府把該處改建為檢疫站,直至1910年代後期,疫情放緩後,疫站才停止運作。

  1920年代初,為了解決域多利監獄爆滿情況,便把該處擴建成臨時監獄,直至1937年赤柱監獄落成。

  慶祝饒館10年,有一系列講座,邀請專家學者在九龍公園文化探知館舉行:包括6月22日十九世紀華工出洋經過與香港;和7月13日黑暗中的曙光 –從荔枝角監獄為起點等。

何明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