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榕榕(Ruby) - 奢侈品牌利潤驚人? | 榕榕細語

  現今社會越來越重視平權,甚至會審視商家有否過於牟取暴利,因着這樣的一個大氣候,時裝界偶爾會爆出一些負面新聞。今次的主角是女士們趨之若鶩很想擁有的高級品牌Dior,早前有該品牌承包商爆料指出,產品編號為PO312YKY的一款手袋,原本賣給Dior的價格是每個低至53歐羅(約450港元),然而轉到Dior在米蘭的店舖卻以2,600歐羅(約22,050港元)出售,中間的價格差距有天淵之別,正因如此惹來人們的不滿聲音。

  但原來成本價和最終售價的極大差距只是事情的開端,透過此事更揭發出,品牌旗下子公司外判的中資承包商,涉嫌強逼員工長時間工作、顧用非法移民等不當行為,現在該子公司被意大利法院接管了。事實上,奢侈品產業承包商剝削勞工非新鮮事,過去也有類似的案例,但打着「Made in Italy」的高品質出品旗號,實際上貨品卻可能是出自被剝削工人或非法外勞之手,好像有點兒諷刺。在調查中發現,勞工都是被逼睡在工作地點,超時工作情況嚴重,就連晚間和節日假期仍需留在工廠加班,在人多機器多和精神不足的情況下長時間工作,能否保持品質也難說。為了加快工人生產速度,有指甚至乎拆掉了生產線上的安全裝置,大大增加了危險性。

  這樣的情況不單止出現在Dior之上,較早前因拖欠工資問題遭米蘭法院裁定敗訴的意大利時尚巨頭Giorgio Armani亦受到調查,據稱Armani向承包商支付每個手袋99美元(約773港元),但在市場上的售價達1,900美元(約14,833港元)。

  從今次事件我們能看到,高級奢侈品牌的定價具有驚人利潤空間。如果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品牌多少有牟取暴利之嫌,但另一方面,對於經營一個奢侈品牌,一件單品的成本計算往往包含許多因素,相對於市場推廣、設計、店面營運等等,產品本身可能只佔一小部分,售價合理與否,很視乎你如何衡量這事情。

馮榕榕(Ruby)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