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柏良 - 黔陝考察的感悟 | 旅有良言

  過去的一周,筆者先是參加了由香港旅遊業議會組織,旅遊事務署支持的貴州交流考察團;緊接着參加立法會G19議員的西安考察行程。此番考察筆者充分領略了內地文、旅、科技融合的成果,有不少啟發。

  先說貴州。筆者不是第一次到訪貴州,但此次的行程以「科技」為主題,主要參觀了國之重器天眼及大數據科技城。其中,肉眼望上去十分震撼的天眼,實則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其接收面面積相等於30個足球場,靈敏度更比美國的「阿雷西博」高出2.25倍,可以想像它能接受多少宇宙信號!正因如此,進入天眼不能攜帶任何電子產品,以免干擾電波。

  而西安行程,最難忘的當屬貫通「一帶一路」中歐班列的西安集結中心。中歐班列在過去聯通祖國境內108個城市,通達歐洲25個國家208個城市,是中國向西開放的新「黃金通道」。「西安港」碼頭作為陸路港口,承載了中歐列車4分1的運載量,是名副其實的「帶貨王」,延續了西安作為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戰略意義。

  若說上文提及的天眼及西安港,是香港青少年赴內地研學的寶貴資源,那二城的夜市則是文旅融合的具象體現。貴陽的青雲市集,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均將古中國的遺韻植入,前者以燈籠、泥人演繹着古老手藝,後者則還原了大唐盛世風貌,不少遊人應景地換上唐裝,筆者彷彿穿越了一般。至於華清池一票難求的《長恨歌》表演,則是將文、旅、科技融合到極致。

  黔陝兩省的考察行程,對業界了解內地最新的旅遊資源,促進與當地的合作均有作用。筆者早前在《施政報告》建議書中提出,政府應多支持業界「走出去」,這既助力業界打造特色產品,開拓目的地市場;亦能與當地旅遊界接觸,宣傳香港,在源頭吸客,一舉兩得的做法,可令宣傳資源用在刀刃上,更可促進出入境市場的雙發展,實現香港與內地城市的雙向奔赴!

姚柏良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