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古代防騙手冊 | 無名指

前不久警方發布上半年罪案數字,儘管暴力罪案較去年同期有明顯升幅,社會大眾還是更關注詐騙案。這類案件佔整體罪案超過4成,對市民來說已成為切身問題,就算未曾誤墮騙局,亦有每日被騙徒滋擾的經驗。
人家說「十賭九騙」,現在是10個來電9個騙子,加上網上各種詐騙手段,用警方的語氣說,簡直是防不勝防。公布罪案數字的同時,政府新聞稿用了2000字講述騙徒犯案手法警醒市民,用心良苦。
詐騙有學問,以前有所謂「千門八將」,正、提、反、脫、風、火、除、謠各司其職。老千有法,循法自能破解,防騙就是見招拆招。有人說,被騙的原因只有兩個:貪和信。貪財貪愛,便被騙徒牽走;誤信對方是親人朋友,也同樣危險。
這讓我想起《論語》中孔子的話:「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此話有兩種完全相反的理解,我認為較可取的是:不先假設別人欺詐,也別懷疑人家不守信,如能預先覺察到,就是賢人嗎?以此解,先懷疑人是騙子,反而是我們不對了。但若有來電說他是大陸公安,我沒法不懷疑啊!難道春秋時代沒有詐騙嗎?
老千是個古老行業,有人自然就有騙子。明朝還有人寫過一本書叫《杜騙新書》,後來更多人稱之為《騙經》。這本書並非教人騙,而是通過案例教人防騙。書中把騙案分為24類,有些類別還會細分,今天看來這些騙局都沒甚麼新意,但「橋唔怕舊,最緊要受」,騙子從古至今都是實用主義者。
資深唱片人兼樂迷
譚紀豪
最Hit
48歲花旦相隔廿年再拍TVB劇 保養超好獲讚似食防腐劑 與視后鬥戲令人驚喜
2025-02-21 14:10 HKT
98歲「慈禧太后」激罕曝光!移美多年外貌惹人驚訝 身份受尊崇首位奧斯卡華人評委
2025-02-20 09:00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