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雄威 - 梁氏小臼齒 | 乳齒童時

  如果你未夠50歲,你應該在小學階段享受過在1980年成立的學童牙科保健服務。如果你是35歲以下而有梁氏小臼齒,你應該會知道,因為衞生署的學童牙科診所從1995年開始會主動告訴你。我已經超過35歲了,所以直到我成為兒童齒科醫生後查看自己的牙齒,才知道我有1顆。

  梁氏小臼齒命名於馬來西亞牙科醫生梁世豪博士,是指在小臼齒上生多了一條小牙柱。但早於100年前「牙上有隻牙」這異常情况已刊登在醫學文獻。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於1980年成立,那時的教授幾乎全部來自歐美,當他們開始研究本地人的牙齒時,發現100人中4至5個的小臼齒上有凸出的小柱,有些長出後不久就斷了,但在西方人身上甚少發現這情况。

  梁氏小臼齒表面的小牙柱6成是長的,7成是幼的,約三分之一內含牙髓組織,如果折斷,細菌會乘虛而入並感染牙髓,令牙髓壞死,引起膿瘡。

  治療壞死的梁氏小臼齒是一場噩夢,因為牙腳只長了一半,根管治療時間長而成功率低。因此今天當兒科牙醫看到初長出來的梁氏小臼齒,都會提議學童做預防性治療,防止牙髓被感染。

  短而闊的牙柱應用複合樹脂加固,防止折斷。長而幼的牙柱,無論是完整還是折斷了的,都應在清潔無菌的環境下完全切除並加以保護。

  有些父母認為切除健康牙齒組織是不可接受。其實這是一個風險管理,如果治療得當,成功率非常高,併發症也很少,比起一旦牙髓壞死,這簡單治療就值回票價。

  如果我遲些出世,我的梁氏小臼齒應該接受了預防性治療。現在它已經存在幾十年,壞死的風險很微,所以不需要治療了!

潘雄威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