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諾 -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 品味好生活

  上月跟隨《香港文化想像》和建築師Allen潘浩倫看貝聿銘的建築,才知道台灣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是大師成立建築事務所後的第一個作品,而日本滋賀縣的美秀美學院小禮堂則是最後一個,兩者相隔半個世紀,同樣是超越時代。

  路思義教堂在60年代興建,外形有點像合掌敬拜的模樣,由4片拋物雙曲面構成,圍成一個菱形的空間,高度約有7層樓,讓人一進去就感受到那份莊嚴的氣氛。

  光線一向是貝聿銘首要的考慮,為了採光及明確表現結構,教堂的4片曲面彼此完全分離,屋脊部分分開,以玻璃作成天窗,形成了上方的「一線天」,也是室內的主要光源。

  坐在裏面,除了水泥格子樑、玻璃窗,看到的就是樹梢和天堂,簡約但高雅。

  教堂規模不大,卻能以一般建築工法發揮抗震、減風、抗溫等功能,而外牆結構呈現「亦柱、亦樑、亦牆」的曲面設計,結構本身就形成全部的建築空間。有人說以創新角度來看,目前台灣仍然沒有第2座建築可以超越它。

  教堂外牆磁磚的顏色因工廠溫度控制不好,產生不均勻的黃色,但負責監察工程的建築師陳其寬反而欣賞這種不均勻的效果,故此我們遠看整個外牆是黃色,但近看每一片都略有不同。

  2014年美國Getty基金選出全球10個具代表性且值得保存的現代建築,路思義教堂也在名列其中,實至名歸。

張諾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