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新 - 中外手機App大不同(二) | 北漂見聞
中國內地手機App較海外(含港澳台)同類產品對手機儲存空間佔用更大,筆者綜合身邊幾位經常往來中港人士的共同感受,將原因概括為「三多」,即功能多、廣告多、收集訊息多;本周先分析下功能多的情況。
事實上,對內地App的功能,用臃腫來形容或許更貼切。由於各類業界領先的互聯網平台,均擁有數以億計的活躍用戶,其往往成為其他服務商(如金融、零售等)的「引流」工具,使得無論是即時通訊、社交網絡,還是生活飲食、地圖、雲端服務或交通出行等App,普遍內嵌金融、電商、社交等板塊。
以金融服務為例,電商平台淘寶App,有同一集團旗下支付寶的「花唄」(消費貸款),京東則有「白條」與「京東支付」;即時通訊工具微信,自帶「微信支付」與小貸產品「微粒貸」;網上旅行社(OTA)攜程,則有針對消費者的「拿去花」和「分期貸」、主打商戶的「抵押貸」和「生意貸」;叫車平台滴滴有「信用貸」與聯名信用卡;飲食資訊平台美團亦提供支付、大額消費分期、小額消費信貸、中小商戶生意貸等產品;即使是娛樂平台如QQ音樂和騰訊視頻等,同樣逃不開金融功服務功能。
電商功能內嵌普遍存在於社交網絡,例如短片平台抖音、生活社交網絡小紅書以及微信。所謂的「網紅」們均通過其在上述平台的帳號,為各類品牌宣傳,然後提供連結供「粉絲」落單。
社交功能則主要分為兩種,一是發文字或短片等進行一對多的內容分享,另外則是互加好友一對一交流。不過除了微信作為日常通訊及支付寶作為過數需要溝通與互動外,大部分App社交功能均淪為雞肋,甚至有畫蛇添足之嫌。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