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錯體鈔票和造假手法 | 猛料阿Sir講古

許冠傑和張國榮名曲「沉默是金」中有一句「是錯永不對、真永是真」,說明對與錯、真與假是非常明確的,但在收藏世界裏,錯與真很多是混淆不清,其趣味和好奇只有好此道者才樂在其中!
錯體鈔票,真的是錯有錯着,很多追求完美的人就是欣賞當中的不完美,不完美的錯才是最完美!錯體鈔票是指鈔票在官方發行前或後發現瑕疵和缺憾等有形或無形毛病,因鈔票是代表國家或地方,其出錯真的是可大可小,大的可能是政治或歷史等概念上出錯,次的是在印刷或品質控制時的錯誤。
常見的主要是在印刷時出錯,這包括使用的機器、製版、紙張、油墨、防偽特徵和出廠前品質控制,在這複雜和層層監察下仍有機會「走漏眼」,流入尋常百姓家,絕非一件易事。所以是好此道者夢寐以求之物,在收藏方面,大家追求的是罕有、稀奇古怪和特色的,最好還是「獨一無二、人無我有、人有我勁!」。
話說回頭,因印製鈔票的複雜性和所經的不同工序,出錯是在所難免。在使用油墨方面,亦分為肉眼可見、螢光下肉眼可見和只有在特別光譜下機器才可分辨等;印刷時使用特別紙張和技術使其有凹凸之手感;大版印刷後切割和分割後打上「發行數目控制號碼(冧巴)」等。
錯體鈔票沒有統一定義,主要有在印刷時顏色油墨分布不均、漏墨、缺墨、錯位、移位、漏印和重印銀行大班簽名或部分圖案等;紙張方面有天然的毛病,裂紋、污漬、破損和摺疊等;水印在加入紙張過程中有錯位、倒轉、漏放和破損等;防偽特徵和金屬線脫落移位等毛病;切割時拉扯移位或切刀崩爛離位使紙張增生多一小塊;打冧巴時冠號或數目字跳位、移位、漏打、弱打和重疊打上等;亦有機會在打冧巴時忘記更新數字機便出現整版或多張相同號碼鈔票;也有機會因機器接觸不良而冧巴打不到鈔票上,變成沒有冧巴的鈔票。
因這類鈔票罕有、有些更獨一無二和能賣到好價錢,所以便出現「人造和臆造錯體鈔票」,手法層出不窮,用真鈔票「做手腳」的包括用不同化學劑浸洗、漂白、強光下曝曬、埋於泥土中、摩擦和加上不同顏色等;修改年份、冠號或冧巴,用微細精密儀器和工具挑起修改部分及補上所需的,例如年份和冧巴等。更甚的包括,盜取「未能通過檢驗的報廢鈔票」;印鈔廠內監守自盜,故意製造錯體鈔票;和索性仿造錯體鈔票。但以上做法可能觸犯,包括「行使假鈔票」、「摧毀或損壞財產」、「盜竊」和「欺騙」等嚴重罪行。
驗證真假錯體鈔亦非常困難,有一些發鈔機構為了避免尷尬,不承認該鈔票是他們所發行或不願提供任何資料/意見等;而有一些因年代久遠而發行機構已不存在;亦有一些曾被評級,但當時的評級公司可能已轉手或不願評論當年的意見,或因當年的知識與今天已不同,不想「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更甚是牢牢密封在塑膠袋內根本無法再作進一步檢驗!
香港史警政史
郵票錢幣園藝研究者
何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