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恩 - 運動員需及時雨 | 好好過日子

在電視中聽高官解說特區政府對香港精英運動員的資助,其中提到網球運動員獲資助的資格,竟然是大滿貫賽事的前三名。真是哭笑不得。不知制訂這些政策的大人們知不知道網球大滿貫前三名——其實網球比賽只有冠亞軍和四強,並沒有甚麼「前三名」——是甚麼概念,如果一個網球手可以打到大滿貫前四名,還會不會在乎特區政府這點資助?
政府對運動員的資助不是錦上添花,而應該是及時雨,也就是說要在運動員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出手。你可以制訂獲資助的資格,但標準要合理。香港網球運動員黃澤林在邁亞密公開賽打進32強,已是十分可喜的成績,不料離特區政府的精英運動員資格,還有那麼遙遠的距離。那這個標準是激勵人上進的動力,還是一盆冷水?制訂這種標準的人,其實懂不懂網球運動?
算了,還是說回網球。
網球是一項運動,也可以視之為一種哲學。看網球比賽,可以聯到人生際遇。贏球的因素,必須是自己打得好再加上對手犯錯。這是雙向的,因為對手也同樣在等你犯錯。所以想贏一場球,在贏對手之前,先要贏自己。尤其是碰到實力相當的對手,論球技和體力不相伯仲,剩下來就是拼心理狀態。心理狀況往往是輸贏的關鍵因素,有些球員輸球,不是輸球技,不是輸體力,輸的是心理,裏足不前會輸,急於求成也會輸,自己輸給自己。
這也是打網球有趣的地方,一場比賽,像濃縮的人生,有絕處逢生,也會陰溝翻船。贏家和輸家的分別,常常只在一些細枝末節和心態的把握,把握得當就贏,反之則輸,事後回想,往往不過一念之差。世間許多事情,豈不也一樣?
李純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