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恩 - 電報退休了 | 好好過日子

  杭州宣布從今年五月一日起停止電報服務。聽了這個消息,好像有一個大鐘噹地敲了一下,驚醒了沉睡了好久的人,許多杭州市民都跑去郵局,用當年的形式,給認識的人發個電報,以茲紀念。

  電報曾經是最快捷的文字通訊方式,比起書信,電報猶如神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以當時的概念——將訊息送達。比起寄信的費用,電報收費貴很多,所以電報也就代表了緊急,沒有急事,不會用到電報。

  電報是按字數收費的,記得我小時候在上海的郵局發電報,每發一個字收三分錢。因此電報內容一定短而精練,比如一個人到了外地,給家人發個電報報平安,內容會寫:「安抵,勿念」四個字,一毛二分錢搞掂。有人從外地回來,提前通知家人,上火車前發個電報:「明日x次(列車班次)抵」上海的家人見了,就會去火車站接人了。又或者:「父亡,速回」收到電報的人就涕淚交加了。

  發電報要去郵局,收電報卻靠郵差。郵差送信的時候會站在弄堂裏大聲叫人收電報,全弄堂的人都知道你家裏有事了。這事不論好壞,一定緊急,所以收電報的人也一定以最快速度衝到郵差面前,以最快速度拆開電報。

  這就是當年過日子的速度,輕重緩急很分得清楚。今天,跟年輕人說電報,好像天方夜譚。香港的後生仔女,有幾個聽過「大東電報局」?杭州即使不停止電報服務,那發報機想必也都發霉了。於是被收進歷史,變成故事。也是對的。

李純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