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隻的性情,個性與營養

2007年一份研究指出,每年數以百萬的犬隻因為行為問題而被棄養,送到收容所和安樂死。其中對人和動物有攻擊性,破壞行為、不服從、屋內隨處便溺和過度吠叫是最主要原因使到犬隻被主人棄養。這些行為問題基本源於狗的性情和個性建立,所以狗的性情與個性的好與壞,是一隻狗在家中被接納和狗群相處的重要元素。犬隻的性情與個性的形成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1.遺傳,2.營養、3.環境和4.社交和訓練。雖然形成狗狗性情和個性有很多因素,但這些因素或多或少會有一絲關聯和互相影響。 

例如1:犬隻攻擊傾向與居住環境,壓力,社交有相互和間接的關係。而在營養,神經系統上,犬隻行為受神經遞質和激素的調節,食物中的色氨酸是犬神經遞質血清素的前體,血清素的多寡會影響犬隻的攻擊性、自殘和抗壓性的發生率。所以食物中的營養素在可用性和相互作用會影響大腦中這些前體的可用性,改變犬隻行為。 

例如2:犬隻的性格和個性可以在父母當中遺傳過來,每一個犬隻品種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性格,這是受其基因的影響。例如犬隻DRD4和TH基因與犬隻的攻擊行為和多動症有關,這些基因可以直接影響犬隻的性格,行為和個性。而基因的表達與DNA甲基化有重要關係。所以食物中的甲基供體物質是否充足,直接或間接影響犬隻。

影響甲基化的營養素包括:維他命B2,B6、B12、葉酸、蛋氨酸、膽鹼、歐米茄3脂肪酸、鋅和硒等。常見的甲基供體食物:蛋類、動物內臟、貝類海產。 除此之外社交和訓練亦是後天塑造犬隻性格的重要元素,如果處理不當,會影響犬隻對人對其他犬隻的相處。獸醫Michael W. Fox醫生指出幼犬在6至12星期,如果沒有與人類互動和接觸,在12至18星期後將難以與人成為伙伴,在日後訓練上亦會舉步維艱。所以想犬隻親人,信任人,主人需要在犬隻出生5星期開始建立關係。

值得注意的地方,犬隻是有領土意識,由犬隻為中心向外伸展,分別為社交和私人距離,臨界距離、躲避距離、領土和家園範圍。每一種範圍代表狗狗對他人或其他狗狗的接受和信任度,如果在未得到狗狗認同和接受的人或狗過早進入臨界或社交和私人距離,這樣會使犬隻產生不安和壓力,嚴重會引起犬隻出現攻擊或逃走行為,傷害他人或狗和自己。所以在帶犬隻進行社交或訓練活動時,主人應先了解其狗狗各種範圍距離,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輕則影響狗狗日後性情,重則身體受傷甚至死亡。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