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季而食 雞頭米

一向自知脾胃不佳,立冬之後,要打底進補,雞頭米是最佳選擇。

雞頭米又即芡實、刺蓮蓬實、雞嘴蓮、蘇黃,因形似雞頭,故又稱雞頭米、雞頭苞。原來它是睡蓮科植物芡的成熟種子,花謝後,它的花萼並不會脫落,而是慢慢地閉合和膨脹,形成如雞頭般的果球,在果球的內裏孕育著堅硬的果實。見過頭米的真身,外觀就像大石榴,扒開裏面,有很多小果粒,需要拿一種模樣像雞頭的鐵器一個個手工撥開,取出亮白的果肉。

蘇州人喜將之跟蝦仁清炒,有人會加紅棗花生煮甜湯,而我便嘗過加入南瓜湯喝,口感像薏仁,爽滑清甜,有QQ的口感,感覺也新鮮。據說,《神農本草經》把它列為上品,說它能補脾益氣、補腎益精,可使人耳目聰明。它更含有大量可提供熱能的澱粉,同時含蛋白質、粗纖維、鈣、磷、鐵、維生素B、C、尼克酸與胡蘿蔔素等,更具有固澀功能,故為冬季極佳的清補、滋補的作用。

新年吃得太豐富,不妨也弄點雞頭米補補。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