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蜜糖還甜的痛(上)
故事分兩集,上老女下中女,不一樣的背景但對家人那默默的體貼郤相同。
朋友A近來喜事重重: 兒子剛滿月,事業也在疫情中竟是逆境奇葩,一帆風順,一家喜氣洋洋。前幾天A帶了母親來看我。
A媽高大略胖,進來診症室時滿臉堆歡,令人感到舒服。她說沒有什麼,只是近來在家弄飯和抱孫子多了引致右側肩膊和肘關節有點痛,而腰痛已經有十多年了,醫生告之是椎間盤突出,為她安排物理治療。但她又覺得只有一點點不舒服而己,所以不了了之。她說現在腰痛不是問題,只是A逼她看醫生,看看右手便可以了。
朋友告訴我其實她甚少有疼痛問題,近來奇怪地發覺停不下來的她有數次坐在梳化上發呆,細問之下才發覺原來她身體有不少地方已出現疼痛。
堅毅絕對可以代表A媽,她原來習慣整日連續做家務或外出購物,一天之中很少真正定下來休息。她說家務非經她處理不行,尤其是孫子出世後兒子和媳婦更加需要專注於工作和照顧寶寶。朋友A插口說他和家人其實很想幫她一起分擔,但她堅持大家各自忙。
臨床檢查下發現最大問題並不在肩膊和肘關節,而是腰部豎棘肌群: 彈性和肌力都很弱,我們的術語是”冧了”(功能障礙)。由於人體的肌群是有組織性的,要做出某一個動作其實是由多組相關肌群參與所構成(即動力鏈)。腰部肌群出現問題自然有機會牽連到屬於同一組動力鏈的上肢相關肌群而形成頸肩背問題。
第一個治療錦囊並不是關節鬆動術、針灸之類的臨床治療。而是引導A媽對家人的愛。
不難發現,A媽擁有三個很重要的復康資源能去痛留甜: 堅固的心志、強健的體魄和關護家人感受的心。我邊檢查邊告訴他: 關愛和付出並不應是單向的,看見孫兒可愛和家人幸福的是你,但看見你勞碌受苦的卻是家人,你覺得他們內心難過算是幸福嗎? 建議她可以繼續履行天職,但務必與家人分工合作,爭取時間休息並配合適當療癒運動,這也算是一種愛的長線投資。在A的推波助瀾下A媽決定去馬嘗試。
行醫只能夠為病人在適合的時機下提供適當的治療,結果嗎? 我相信人只有選擇的權利。做合乎常理的事,自然「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