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如何有效預防痛症?
在香港,不論是醫院、非牟利機構、私營物理治療診所,以至安老院舍等,都有物理治療師,就痛症及復康角度提供及時和有效的治療。
近數年政府大力推行地區康健中心,以推廣基層醫療,其中物理治療是重要的一環。地區康健中心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在社區推廣健康管理,透過在社區宣傳健康訊息(第一層預防),以及詳細和多角度評估,找出潛在患者(第二層預防),並為已有痛症的市民提供治療及專業意見,以防止病情惡化(第三層預防)。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彭耀宗教授表示,每位成年人應完成每天30分鐘,每星期五次的中等強度運動。適量運動可以有效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膽固醇),以及可以預防慢性痛症。
第一層預防:防患於未然
在物理治療角度,所謂第一層預防痛症的意思,是鼓勵健康的市民改變潛在有害的生活方式,例如應減少吸煙、多做運動、避免不良坐姿及避免久坐。
很多時候,當市民接觸物理治療師時,已經因為意外或長期勞損而引致痛症。其實往往三兩個簡單運動,已可有效地預防因姿勢不正確或勞損引起的多種痛症。例如,現時很多人因經常使用手機及平板電腦而引起「寒背」,其實可以透過以下運動來強化背部肌肉,修正問題:
背部強化運動
圖1. 用雙將阻力帶拉開,放鬆肩膊,然後如圖慢慢向下拉,直至背部感覺拉緊。
圖2. 或拉至圖中顯示的高度(手腕與肩部平排),維持5秒,然後慢慢舉高,回到圖1位置。重複做10次。
注意:手腕關節不要彎曲,並最好對著鏡子做,以確保左右手高度一致。
近年有不少物理治療透過社交媒體宣傳預防痛症的重要性,令市民更加認識物理治療及常見家居運動。物理治療師也會因應個人生活習慣,提醒及教導應診者適合的運動、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坐姿,以避免痛症產生。
有關「第二層預防」如何找出潛在患者加以治療?下集再續。
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關文浩(註冊物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