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銀髮族」易患小腸氣 治療應揀內窺鏡定開放式手術?
「疝氣」(hernia),俗稱小腸氣,其實不只限於小腹部位發生,若果身體器官出現不正常移位,亦可稱為「疝氣」。疝氣是指腹腔壁出現缺口,導致大腸或小腸突出而形成腫塊,因為這是最常見的「疝氣」,所以才有「小腸氣」的俗稱。由於身體機能退化是引致小腸氣的原因之一,所以老人家是屬於小腸氣的高危一族。
小腸氣手術方法:內窺鏡 V.S. 開放式
要治療小腸氣,患者需要進行外科手術修復缺口,以免病情惡化。小腸氣的修補手術可分為「內窺鏡手術」(endoscopic surgery)和「開放式手術」(open surgery),到底兩種手術各有甚麼特點?銀髮族又適合哪一種?
(一)內窺鏡手術
有些人以為「內窺鏡手術」等於「微創手術」,其實一項手術是否屬「微創」,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患者本身的身體狀況。進行內窺鏡手術,必須在醫院內用全身麻醉的方式進行,以及將二氧化碳注射至患者體內,以增加手術空間。如果本身患有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或曾經中風的話,完成手術後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復原。
內窺鏡手術亦有一定風險,例如過程中用於修補缺口的人造網片,可能會在小部分患者身上出現異物排斥反應,引致神經線腫痛或感染等情況。另外,因為內窺鏡手術會用到較多即棄用具,因此治療費用亦會較高。
(二)開放式手術
開放式手術即是俗稱的「開刀手術」,雖然聽起來好像比內窺鏡手術造成更大的傷口,但開放式手術可採用局部麻醉方式進行,並可以在日間治療中心完成,過程中患者不會完全失去意識,因此對於患有長期疾病的患者,安全度反而更高。因此,如果傷口的大小在患者的接受範圍內,可考慮採用開放式手術。
無論是內窺鏡手術還是開放式手術,術後小腸氣復發率均低於 5%。各位長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並考慮醫生的建議,選擇適合的手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