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三文魚、牛油果 藏濕陷阱|濕疹 脾胃差者要注意
香港地處南方海邊,就算夏天多麼炎熱,一定會夾濕。「濕」+「熱」就是「濕熱」了。濕熱的體質會帶來許多問題,最惱人的濕疹、風癩(蕁麻疹)、汗多、香港腳、大便黏爛都和濕熱有密切關係。進食後會增加體內濕氣的食物,很多大家都已認識,例如冷飲、甜膩的水果如芒果、菠蘿等等,但是有些大家一直認為很健康的食物,其實也是「濕」的來源,例如三文魚及牛油果就是其中的表表者。
可能大家會很詫異,為什麼非常健康,蘊含大量有益油脂及維他命的三文魚及牛油果竟然會生濕。這就要從「濕」的成因說起。
中醫認為「濕」是人體的病理產物,是身體攝取後由於某些原因用不完、或是排不出的津液。津液大家可以想像為一切黏稠至可流動的物質,當這些黏稠的東西用不完,就會堆積在身體的各部份。如果在腸道,就會導致大便黏爛;如果在血管,就會是血脂;如果在肺,就是痰;如果在皮膚,就會因為濕阻氣血而導致皮膚搔癢、出水、甚至潰瘍。
可能大家會問,一家人生活,大家都是一樣的飲水、吃生冷、吃三文魚,為什麼有的人吃完會生濕,有的又沒有事呢?這要看吃的人本身的脾胃情況及吃的量是多少。
如果某人本身脾胃較弱,吃東西不易消化,或是吃東西過急過快、或是食無定時,都會削弱脾胃功能,難以運化(消化)食物中的痰濕。如果某人本身偏嗜生冷甜膩食物,例如早上一杯冷乳酪,中午一杯珍珠奶茶、夜晚又吃三文魚,再加牛油果做水果,全都是生濕的食物,自然容易出現濕熱體質了。
例如日常飲用的水、平日飲食中會攝取到的油脂、以致空氣中的水份、大自然的雨露都可以是可以導致濕。不過很多人都忽略了油脂也是濕的來源,好的油脂也是。而三文魚、牛油果就是含有大量油脂的食物,如果大量進食,而脾胃功能差的話,就會令濕熱加重。尤其是本身有濕疹等皮膚病問題的人士,食用後更會令情況惡化。
臨床上曾有許多個案,本身有濕疹問題,特別是小朋友,皮膚發紅痕癢,可以搔抓出水。家人因為喜愛三文魚有DHA增進腦部健康,每日都有三文魚菜式,最後濕疹反覆發作。而愛健康的人士也多了吃牛油果,炎熱時節用牛油果沙律代餐,加上暑熱薰蒸,最終令已平復多時的濕疹發作。
脾胃弱的人是難以運化油脂的,即使是有營養的油脂也一樣。因此,含油量高的食物,如牛角包、曲奇餅、牛油、忌廉等等也應減少進食。
問:三文魚、牛油果不是不能吃呢?
答:一般人可以適量吃。例如一周吃一個牛油果、一次三文魚是沒有問題的。可是當濕疹等皮膚問題發作,皮膚搔抓出水、遇熱或下雨天會嚴重,或經醫師辨為濕熱體質者,於發作期應禁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