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每個過程都可能出錯 學會擁抱不完美 要懂得放下

陶藝家陳建業 Scott 的恆常陶藝課輕鬆得像個聚會,事實上那確是他和學生和有緣人的共同快樂時光。手捏、拉坯、喝酒,談天,人生最好就是隨心而行。

自小喜歡畫畫,在 art school 主修陶瓷,Scott 自言當時認為陶瓷比畫畫要學習的技巧及手藝更多,而且欣賞以外,還能造出較實用的東西,拉個碗起碼可以供媽媽盛菜用(笑)。畢業後他卻有頗長時間沒放時間在陶瓷,後來正職當設計師,直至2017年。

「有一位老師對我一直十分照顧,說我讀陶瓷又不去做實在浪費,要把我介紹到中環一家陶室當技術員,我也就跟著辦。陶室有不少出色的老師,那時我少不更事,也只顧在那裡執頭執尾,從沒真正思考過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直至一位老師把我喚醒,要我用半年時間舉行個人陶藝展,我才忽爾醒覺,對啊,我應該要去做自己的作品。」接著他遇上不少好夥伴,跟 AHA 合作造食器、和塊根品牌 Plants of Gods 做盤,其『不檢點』的風格令他累積了一群喜歡他作品的人。

「太太鼓勵我不如自己開陶室,最初只打算租個 studio 自用,沒有教人的打算。令我最滿足的是,陶室成為他們的『樹窿』,他們會在這裡跟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煩惱、在這裡放空。他們覺得在這裡最放鬆,我為此感到無比快樂。」

過程完美

「我最喜歡的造陶技巧就是泥條,之前做過可以大至包圍著我整個人的作品,有人會說這大小根本不可能拿去燒。對我來說沒所謂,我真的不介意成品,更重視的是過程。圍泥條不拿去燒,再扑爛用泥去造新的作品,我認為這樣更具生命力,這個連綿不斷的歷程令我更淸楚感覺到我在活著。」燒好的作品有標誌完成的況味,任何事情尚未完結,應該更好玩吧。

「在教陶瓷的同時,我希望學生學會擁抱不完美,要懂得放下。泥和陶瓷很難追求完美的,而你真的要跟泥做朋友,它才讓你暢快使用。一切都靠自己雙手拿捏時,哪裡有百分百完美?陶瓷弄好,即使放入窯燒好後,你拿回家一樣可以打爛,每個過程也有出錯的可能性。做得不好嗎?把泥放去 recycle 就好,不用太執著。正如人生,在所謂錯誤而從中有所得著,那便是最珍貴、最深刻的體驗。我覺得讓學生領略到這些,比起拉坯技巧更重要。」

Scott 笑說除了食器作品,他經常重覆用泥。(八卦:他最近做了個做蒸肉餅一流的碟子,明顯好用得不捨得回收…) 他近年造的食器作品都很受歡迎,筆者也十分喜歡,事實上用自己欣賞的食器盛載食物,著實風味倍增。

「我最初並沒有覺得造食器很有趣,也是因為疫情在家閒著才上 YouTube 看了那麼多煮食短片,自己喜歡吃麵,就想做個又大又深的碗,又會考慮一隻碟怎樣造會比較好拿,進而研究食器的用處和擺法。」創作往往來自生活的體驗,下廚新趣沒想到能再度燃起他對陶瓷的投入。筆者很喜歡一句話:never lose your sense of wonder. 不要放棄尋找生活的樂趣,是對生命持續熱情的最好療藥。

心寬坦蕩

Scott說他是個「樂觀仔」,可能是家族遺傳。「有天我爸得知患了癌症,我回家路上見到他在樓下跟朋友依樣談笑風生、吸煙喝酒,他是想趁自己仍可享受的時間去盡情享受,這我十分認同。」Scott 是家中孻仔,一直被家人縱容著,家境雖不算很好,但也是要風得風,要波鞋也得買兩對 (What?!)。

「小時我踩滑板踩得不錯,那時的自己都幾乞人憎。直到有次韌帶斷了要暫停踩板,繼而失去贊助,頓時覺得沮喪迷失。在醫院病房隔籬床的叔叔被鋼板壓到失去了一條腿,卻還輕描淡寫及鼓勵我。人家腿也沒了,又要糊口,我遇上的又算是什麼。我也感恩是因為斷韌帶而學習了 illustrator,之後可以當設計工作。」以前筆者也不相信 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must open another window 這些金句,現在卻越來越相信,又或者那扇窗本來沒開,是轉念後令你對人生有所領悟後的重新發現。

「不要介意,我是怕了開體驗班,試過遇到不尊重陶藝的人,最叫我衝擊的是有位男生,像是為了討好追求中的女生而來,在學習手捏時,我告訴他要再把細節做好,不然拿去燒時泥會裂開,但他完全不聽,還在差不多完成時一拳打碎,再裝帥氣跟女生說這才是藝術。當刻我真的很為那些泥而心痛,一開始更是暴跳如雷,但一念之下,我感謝他令我明白原來我一直都不享受教體驗班,我比較著重長遠的交流,現在也樂得只辦恆常班,與學生成為陶藝及人生路上的小夥伴。」

如你對 Scott 的陶藝或恆常班感興趣更多,可到其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colatao/ 或IG @scolatao 與他交流一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