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頭號癌症殺手|及早篩查治療 5年存活率可超過90%

肺癌一直是本港頭號致命癌症,2019年奪去逾4,033人性命。其實肺癌可透過篩查找出早期患者,減低20%死亡率。為了讓大眾可了解個人的風險水平,肺癌關注計劃「呼吸希望」特別推出肺癌風險評估網上問卷,更免費為300個具風險人士提供低劑量電腦掃描肺癌篩查。

早期肺癌通常沒有徵狀,只有約20%患者於第一期確診,若此時開展治療,5年存活率有68%至92%;不過超過四成肺癌患者於第四期才發現,5年存活率跌至少於10%,預計治療效果一般較差,故及早發現十分重要。

黎月娥(左)及蔡添成(右)

有病徵才檢查或太遲

呼吸希望發起「看透肺事」計劃,目的是透過一系列教育活動,提高大眾對肺癌早期檢測的認知,早前更進行了網上問卷調查。看透肺事策劃人黎月娥發表結果,「逾六成人知道肺癌可透過篩查及早發現,但只有一成人曾作肺癌檢測,究其原因,當中87%人認為肺癌篩查的推廣或教育不多,令他們沒有足夠知識去決定是否做檢測;同時有近六成人認為肺部有不適才要做篩查,半數則認為除非醫護人員要求,否則沒有篩查必要。」其實早期肺癌並沒有病徵,若出現久咳不癒、咳血、氣促等徵狀時,可能已經太遲。

大眾對篩查有誤解

黎月娥指受訪者對於篩查還有其他誤解:「有八成人以為透過胸肺X光能有效篩查肺癌;多達81%人不了解低劑量電腦掃描是甚麼。」其實低劑量電腦掃描的原理,是以傳統CT掃描十分一的輻射量,去拍攝多張肺部斷層影像,比X光提供更多資訊,有助找出肺部病變。美國的研究顯示,相比X光,使用低劑量電腦掃描篩查肺癌高風險人士,能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達20%。

非吸煙者發病率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逾四成受訪者認為自己不吸煙,故患肺癌風險很低。但實情是,非吸煙者的肺發病率一直上升;於東亞地區,近三分一肺癌患者為非吸煙者。據台灣一項非吸煙人士肺癌篩查研究,在12,011名具有一項或以上高危因素的參加者中,發現了313人患上肺癌,當中96.5%為早期肺癌。證明肺癌篩查對非吸煙者一樣有效,有助診斷早期肺癌。

評估肺癌風險

預防肺癌方面,建議不要吸煙及避免吸入二手煙;避免吸入氡氣;避免接觸各種已知致癌物質;健康飲食,多吃蔬果等,均有助減低肺癌風險。

為教育公眾早發現肺癌的重要性,看透肺事設有一個簡單的肺癌風險問卷,協助大眾了解自身肺癌風險;如屬高風險人士,系統會建議做低劑量電腦掃描。呼吸希望及亞洲癌症研究與教育聯盟,亦聯合提供免費篩查及醫生諮詢名額,幫助有需要人士。

風險問卷網址:https://www.livingwithlungcancer.asia/tc/seethefacts

撰文:亞洲癌症研究與教育聯盟副會長、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蔡添成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