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媽媽的食譜|學做家鄉茶粿 煙韌軟糯|即將失傳的味道

茶粿是兒時小食,也是媽媽的至愛之一。小時候媽媽經常會做,人越大要吃到媽媽手作茶粿的機會越來越少,不過因為知道媽媽愛吃,所以每次見到有店舖擺賣,都會買回家給媽媽品嚐。

最近忽然想,要是我們這一輩不學懂做,媽媽的味道就要失傳了!好,趁着長期假有空閒時間,就跟她學做茶粿吧!

材料:蕉葉(用糉葉亦可),剪成圓形、糯米粉 600克、開邊綠豆600克、花生碎(花生炒香壓碎)半碗、乾葱頭 5-6個

調味:五香粉、糖、鹽、楜椒粉

媽媽並無很有條理的完整食譜,需要靠試味調整,她說以前每家每戶都有自家的味道,還會多做一點送給鄰居,或許這就是人情味了。

做法:開邊綠豆沖洗後蒸軟,再用匙羮壓成蓉。

乾葱頭打碎。

綠豆容加入乾葱頭、花生碎用細火慢炒,加入五香粉、糖、鹽、楜椒粉,試味調整出喜愛的味道。

慢慢將溫水加入糯米粉搓成不黐手的粉團。

取一小份粉團,搓圓,壓平,放入餡料包好。

包好的茶粿放在葉片上。

在茶粿表面灑一點水,並用牙簽插兩個小孔排氣防止破皮。

隔水蒸15-20分鐘即成。

[小貼士]

600克糯米粉最好分兩次搓,因為包裹需時,一次搓太多粉會變乾。

糯米粉與綠豆的比例為1:1,市面上的糯米粉通常是600克一包,大約做到22-25個茶粿。

蒸熱即食味道和口感是最好的,放得太久皮會變硬,吃時最好再蒸熱。

新手可做size細一點,包裹時會較容易。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