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則痛|肩頸頭痛源於氣血唔暢順 兩個簡單方法助你行氣活血
早前突然碰見好一陣沒有見面的中醫朋友,不期而遇,自然十分高興。她的婦科博士論文快完成了,聊起診症的問題,她問我現在多數看什麼病。我想了一想,一下子答不上來。因為診所在住宅區為主,俗稱的「街坊生意」,由便秘、失眠等小毛病,到爛肉濕疹、皮膚怪疾、月經異常、不孕不育以至常見痛症都有,更不要說近日的新冠後遺症了。不過仔細一想,因「氣」而生的病確是比較多。
診症之時,總謹守《皇帝內經.素問‧調經論》的一句——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
氣血是人生的根本,氣血調和,百病不生。「五藏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中醫認為,氣血相依,氣可以推動血運行,亦有生血的作用;血是氣的載體,血虛則氣無所依,氣也不會多到哪裡去。而氣不足或氣運行得不好,「鬱住」、「谷住」,自然會生出很多毛病。
而現代的人「氣病」,其實有一半都是「氣出來」的。和日常生活上的壓力、情緒不良息息相關。
《素問.舉痛論》:「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熱)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
簡單來說,不同的情緒及環境都會影響氣的運行。
怒則氣上
生氣即氣往上衝。最明顯的例子,一生氣就頭脹頭痛。
喜則氣緩
開心的話,氣就行得比較和緩,人會比較輕鬆,亦沒有病痛。
悲則氣消
不開心氣就會減少。遇上極悲傷的事,例如失戀、親人離世,會渾身乏力,難過得說不出話來。
恐則氣下
害怕的話氣會往下走。「嚇到瀨尿」就是這樣的情況。
寒則氣收
寒冷會令氣收斂。同時也會令肌肉繃緊,因此汗毛會豎起,筋骨痛症也比較多。
炅(熱)則氣泄
熱會令氣泄出,同時汗水也會隨氣而出。大熱天時會覺得特別疲勞就是此理。
驚則氣亂
受驚氣就會亂,思緒也因此受影響,心神不定,創傷後遺症是其中一個表現。
勞則氣耗
太過勞累就會消耗氣,工作了一整天,收工時都沒有氣了,自然疲勞之極。
思則氣結
多思慮,無論是學業還是工作或家庭,事事要勞心,或是個人性格比較執著求完美,時時都在想這想哪,就會令人氣結,即是一種鬱悶的狀態。當太大壓力時,會有胃氣、甚至胃酸倒流,食欲不振等都是氣結引起。
以上的說法很籠統,現代我們見到的情況是很多慢性疾病都和「氣」有關,包括:頭痛、胃痛、胃脹、甲亢、高血壓、月經異常(特別是遲來經)、痛經、乳房開始如纖維瘤、乳癌、腹瀉、便秘、肩痛、頸痛、纖維肌痛症等等都是和「氣」不通調有關。
要「調氣」,藥物及病人改變生活習慣同樣重要。藥物除了行氣之外,同時要活血,加強行氣的力量。同時病人也要改變心態,減少思慮;同時多做行氣的活動,例如唱歌、跳舞、散步、急步走等活動。如果體力不錯的話,行山、游水、打波等也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