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多巴胺斷食|大腦裡的天平 痛苦竟是由於太快樂?

全球人口超過78.8億,當中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包括香港超過30萬名患者。

女性患上抑鬱症的機率比男性高2倍,患者亦有年輕化趨勢。數據顯示,越富有的地區或國家,抑鬱症患者也越多。

另外,抑鬱症的致死率也不低,大約有15%的抑鬱症患者會死於自殺,而87%的自殺者生前患有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無法控制自己,經常被困在無助、悲觀的無限輪迴中,不會因某些事情得到解決而變得樂觀。患上抑鬱症也不代表性格軟弱或自我放棄,只是他們無法單靠意志去抗抑鬱。視乎抑鬱症的嚴重程度,或有需要跟從醫生指示服藥治療。

而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同理心,而非同情或被可憐;他們需要傾聽和陪伴,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不停提問,和講太多人生道理,只會令他們更難受。

抑鬱症成因複雜,大致有幾個說法,包括遺傳因素,假如父母其中一個曾患嚴重抑鬱症,孩子患抑鬱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8倍。另有學者指出,當腦部的神經傳遞物質,如跟情緒控制有關的血清素(又稱「快樂荷爾蒙」)和多巴胺(一種「讓人感覺良好」的激素)出現失衡,就可能導致抑鬱症。

史丹福大學精神醫學教授 Dr. Anna Lembke 指出,快樂與痛苦是共存的,大腦中處理快樂的部分也處理痛苦,它們就像天平的對立面。當我們做一些愉快的事情,天平會傾向快樂一方。當我們經歷痛苦的事情,它就會傾向痛苦的一方。但支配這個天平的一個首要原則是:它希望能保持平衡,不希望長時間傾向於快樂或痛苦。我們的大腦會非常努力恢復天平平衡。

現代生活讓我們有太多物質或行為上的快樂,這實際上為我們帶來壓力。當我們做一些愉悅的事情,我們是在把天平傾向快樂的一面。但接下來會出現關鍵的情況,天平傾向快樂的一方後,大腦恢復天平平衡時,不只是把它重新回到平衡,而是相等和相對地傾斜往痛苦的方向。

平衡天平的另一個重點是,隨著重複接觸相同或類似的刺激,最初的反應會變弱,持續時間變短,而之後的反應會變強和變長。所以我們對於痛苦的反應和時間從短而弱,變成強而長,從而會尋找更刺激快樂的事情,便會陷入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大腦會更容易把天平推向痛苦一方,而要體驗快樂則變得更困難,我們需要更多快樂的刺激,當不用刺激物時,就會處於焦慮的狀態。

我們的大腦並非為一個容易獲得快感的世界而設計,我們現在所承受的痛苦,都是源於垂手可得的快樂。我們需要切斷這些讓我們感覺良好的物質和行為,以恢復天平平衡 – 也就是坊間稱的「多巴胺斷食」。或許我們日常生活多注意這點,能幫助我們防止患上抑鬱症。

抑鬱症的影響範圍甚廣,不單患者感到痛苦,關心患者的親友也會深受困擾。抑鬱症同時為社會帶來巨大的負擔,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推算,抑鬱症將在2030年成為全球主要的疾病負擔之一,同時將影響人類的平均壽命和造成健康問題。政府需要根據所得的數據,了解社會實際情況,並制訂精神健康服務的長遠發展方向。

亞平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其工作機構及就讀大學之意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