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食療|能量的基石:稻米(1)

和雞蛋、牛奶、面包等相比,粥,才是中國人的經典早餐。大家肯定都有體會,在寒冷的冬天早上喝一碗熱粥,馬上全身就暖和起來充满能量。這就是中式早餐的獨特優勢。

早在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就已經為穀類、蔬菜類、水果類、畜肉類這幾大類食物的功效做了定位:「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我們從五穀、五果、五畜、五菜的排列順序以及「養、助、益、充」這四個字的含義就可以看出其於人體重要性的不同。五穀是用來長養身體的,也是最重要的;五果則可以起到幫助五穀的作用;五畜能够進一步助益五穀;五菜則可以補充五穀之不足。

《黃帝內經》對這四大類食物的定位和現代營養學提倡的食物金字塔是相常吻合的。世界衞生組織建議:穀類在一日三餐中的佔比最大,是能量的基石,位於食物金字塔的第一層;

蔬菜、水果類次之,位於食物金字塔的第二層;

肉類、蛋類、奶類和豆類相對較少,位於食物金字塔的第三層;

而油鹽糖等調味料最少,位於食物金字塔的塔尖。

兩相對照,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人無比的智慧。

「五穀」指稻、麥、黍、稷、菽五種糧食作物。稻,也就是大米,被列為五谷之首,可見稻米對我們有多重要。

古人對稻米的評價是非常之高的。《黃帝內經》記錄了有關稻米的這麼一段話

黃帝問曰:為五穀湯液及醪醴,柰何。歧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帝曰:「何以然」。歧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意思是說稻米是得到最適宜的天地之氣而生成的一種完美農作物。

中國的傳統思想就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追求中、追求和,可想而知稻米,這樣一種得天地之和的食物對我們的意義有多大!《黃帝內經》說:「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其穀稻」。稻米是白色的,因此對應於西方對應於肺。此除之外,稻薪也就是稻桿也有它的藥用價值,但在這裏我們就不展開討論了。

很多人一談到稻米,就只想到它是澱粉類食物,但實際上稻米除了含有澱粉之外,還含有其他多種營養成份,比如大米含有75%澱粉、8%蛋白質、還有0.5-1%脂肪,大米中維生素B2的含量也比較高。

稻米的品種分為粳米、秈米、糯米三種。首先是粳米,是指我國北方以及日本出產的矮矮胖胖的珍珠米。

粳米味甘性平,入脾經、胃經和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渴、止瀉痢、壯筋骨的功效。常用於脾虛煩悶、消渴、小便不暢、尿頻、消瘦、泄瀉、下痢便血以及嬰兒吐奶等。

粳米、秈米、糯米三種之中最常應用於中藥配方的是粳米。因為它具有除煩止渴的功效,所以可以用於熱病煩渴。比如說醫聖張仲景用來治療高燒不退的白虎湯,以及治療發燒後餘熱未清的竹葉石膏湯,藥方中都含有粳米這一味藥,就是應用了粳米除煩止渴的功效,另一方面是粳米可以增加石膏的有效成份釋出。

而在治療因腹中寒氣導致的腸鳴腹痛、嘔吐的附子粳米湯則主要是運用了粳米健脾和胃的功效,一般出現在方名的中藥都是這個藥方的主藥,在這個藥方中粳米就和被稱為「中藥四維」中的附子同列在方名之中,可見粳米的功效之大。

宋代兒科名醫錢乙治療小兒肺熱咳嗽的瀉白散也用到了粳米這味藥,取的就是粳米清肺而補胃的功效。還有一個民間偏方是運用粳米來治療嬰兒吐奶,這時候只要把50克粳米炒焦後煮水給嬰兒喝就可以了。

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說粳米「平胃氣,長肌肉」。現在很多人做健身都會吃大量的雞胸肉、雞蛋或蛋白質粉以增長肌肉。

但實際上吃大米再配合適當的體育鍛煉一樣可以長肌肉。前段時間有個名校畢業生回憶他在大學讀書期間由於經濟困難三餐都以米飯、饅頭為主,只有少量的蔬菜和肉類但一樣練出一身強壯的肌肉就是一個實例。

粳米具有治療出汗過多的作用。 《傷寒論》提到了「汗出多者,溫粉撲之」這個溫粉並不是我們現在常用的爽身粉,而是用粳米研磨成的細粉,運用的就是粳米止汗的功效。

粳米具有多種藥用價值,甚至連淘米水也有獨特的功效。粳米泔:淘洗粳米時第二次濾出的米泔水,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止煩渴,利小便的功效,可用於發熱口渴、吐血、衄血、等症的輔助治療。

而除了前面說的這些功效之外,粳米和淘米水還有另外一個特別的用法就是可以用來炮製中藥,加強該藥的健脾功效或者是降低該藥的毒性、矯正不良氣味。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