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夏來了|中醫趕走濕熱毒|附食療|倪詠梅中醫師
進入8月,極端天氣越來越烈,動輒35度,人越來越疲乏,又熱又累。這情況叫做「苦夏」。
「苦夏」是指夏季後由於氣温升高,出現胃口下降,進食量較其他季節明顯減少並伴有低熱,身體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降低和體重減輕的現象。
在香港,由於地方潮濕,再加上很多人都有熬夜、吃辛辣煎炸的習慣,因此在苦夏季節,濕熱毒就會大爆發,令皮膚疾患發作、脾氣暴躁、失眠、便秘等問題紛紛出現,要安然度過夏日,就要好好清濕熱毒了。
「濕熱毒」平日大家聽得多,說得多,究竟什麼是「濕熱毒」呢﹖
「濕」是無用的水份
「濕」其實是停積於體內不能利用的水份,平日我常形容它是身體內的「垃圾廢水」,它可以是從我們日常飲食來的,例如平日飲用的清水、吃的水果等等。也可以是從環境來的,例如雨霧、家中潮濕的空氣、未乾透的衣服及頭髮等。
人體遍身都有水份,這些「垃圾廢水」亦可以停積在身體不同地方,帶來各式各樣的問題。例如在皮膚,可以帶來濕疹、汗皰疹;在肺,可以成為痰;在腸道,可以令大便變黏甚至變稀;在女性生殖器官,可以成為白帶;在筋肉之間,可以形成痛症,如肩痛、痛風等等。
「熱」是過盛的陽氣
「熱」是身體上過多的陽氣。人體需要一定的陽氣來推動我們身體運動,可是過多的陽氣就會導致生熱。例如在大太陽下太久,人會覺身熱汗出,頭腦發熱;吃了辛辣的話,胃腸積熱就會口舌生瘡、生痱滋;吃了過多補品,就會口乾舌燥喉嚨痛;多吃煎炸肉類,腸道積熱,就會導致便秘;吃了熱性水果如榴槤、荔枝等,就易激發皮膚紅癢等等。
「毒」是過極的病源
而「毒」究竟是什麼呢?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六淫偏勝均為毒」,六淫亦是六種常的致病源──風、寒、暑、濕、燥、火。當這六種致病源十分嚴重之時,就稱為毒。所以中醫常說濕毒、火毒等等。而火及燥均屬於熱性,亦可歸入熱毒。
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明白「濕熱毒」即是「十分厲害的濕熱」了。
在此介紹2個湯水供大家清熱解毒,如服後症狀未消除,請諮詢註冊中醫師。
土茯苓魚腥草荷葉湯
材料:鮮土茯苓 300克
鮮魚腥草 150克
生熟薏米 60g
荷葉 半張
豬瘦肉 300克
蜜棗 2粒
做法:1. 豬瘦肉汆水備用。餘下藥材洗淨略浸半小時,荷葉剪成掌心大小方便煲湯
水滾後加入所有材料,大火煲30分鐘,中火煲45分鐘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去濕。對於因為濕熱而形成的筋骨疲勞,皮膚痕癢有改善作用。
金銀花粟米鬚去濕飲
材料:金銀花 15克
菊花 15克
鮮粟米鬚 500g
糖冬瓜 30g
水 1公升
做法:1. 除糖冬瓜外,所有藥材略浸洗。
水滾後加入所有材料,大火煲15分鐘,中火煲30分鐘即成。
功效:清肺胃熱去濕。適合頭面易生瘡,易喉痛,濕熱問題集中於頭面及上半身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