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肌肉流失5大徵狀 增肌從健脾開始|附食療方|倪詠梅中醫師

現今社會以瘦為美,可以過於枯瘦其實是病。如果細心留意的話,會發現街上不少長者都是「皮包骨」,走路蹣跚。原因是長者出現肌肉流失的情況,嚴重者稱為肌肉萎縮。不要以為肌肉流失只會出現在長期臥床或是食物不足的長者身上,疫情下很多長者出門次數大減,不少人都出現肌肉流失症狀。肌肉不足會令行動及生河變得困難,更會容易跌倒,造成骨折風險,因此必須盡早處理及預防。

臨床上長者絕大部份都不知道自己有肌肉萎縮的問題,大多數只是覺得腳軟乏力、腰骨無力、「行得辛苦」、「好易攰」、「腳步浮浮」,甚至是因為腳軟而覺得眩暈來求診。

有一位70歲男士,體重稍高,BMI 29左右。一直以來都有糖尿病、高血壓及膽固醇。疫情開始後,由於因為慢性病擔心副作用而沒有打針。因此少出門口。今年更需要打三針才可進入茶樓,由於他沒有打針,連去茶樓也不可能,因此越來越少出門。日常飲食都是由工人及子女安排。他每天都是在家看電視、睡覺來打發時間。

最近他因為在家不慎仆倒而入院,後醫生發現他出現肌肉萎縮,導致步行乏力及易重心不穩,易於跌倒。後於中醫接受針灸及藥物治療,加上改善飲食習慣,現正康復中。

肌肉萎縮於中醫學可稱為之「痿症」或是「虛勞」。「痿症」可以分為「皮 痿(痿躄)」、「脈痿」、「筋痿」、「肉痿」、 「骨痿」,現代的肌肉萎縮大約可歸納為「肉痿」。「痿,謂手足痿弱,無力以運也」現代中 醫學認為痿症是指機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 日久漸至肌肉萎縮,甚至不能運動的一類病症。

《內經》,《素問. 痿論》:「脾氣熱,則胃乾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脾胃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化生氣血來供給人體所需。肌肉需要足夠的營養及氣血才可以生長,如果脾胃差,例如吸收、消化出現問題,如平日胃口不好,食後消化不良、胃痛、大便易瀉、肚子易脹氣的話,都屬於脾胃虛。即使吃的量及營養足夠,可是由於吸收消化功能差,因此也長不出肌肉。

肌肉萎縮的表現

1. 走路遲緩:即使膝關節沒有大問題,仍以小碎步走路,而且行走十分遲緩困難。

2. 手握力下降:提不起重物,手部瘦弱看似皮包骨。嚴重者毛巾擰不乾。

3. 起身困難:不能一下子從座椅起身,需要撐扶手才能起身,甚至需反覆三四次才能起身。 4. 易於跌倒:常覺腳乏力,平衡變差,甚至腳步浮浮,易於跌倒、絆倒。

5. 體重減輕:由於肌肉流失,體重會減輕,即使非刻意減重,6個月內體重減輕5%或以上。

增加長者肌肉湯水:

參蓍淮山增肌湯

材料:黨參 20克,黃蓍 15克,淮山 30克,陳皮 1片,白朮 10克,豬脊骨 500克。

做法:1. 豬脊骨汆水備用。餘下藥材略浸洗。

水滾後加入所有材料,大火煲30分鐘,中火煲45分鐘即成。

功效:黨參、黃蓍補氣,淮山健脾長肌肉,白朮健脾益氣,陳皮理氣和胃,豬脊骨滋陰增肌。

黃豆排骨牛大力健脾湯

材料:黃豆 100克,乾牛大力15克,蜜棗2粒,排骨 300克。

做法:1. 黃豆泡水4小時備用,排骨汆水。

水滾後加入所有材料,大火煲30分鐘,中火煲30分鐘即成。飲湯食黃豆及排骨。

功效:黃豆健脾生肌,牛大力補益筋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