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痛|浮針是經絡以外的針刺法|袁康就博士

傳統針灸以經絡學說為核心理論,然而,在《黃帝內經》所載的,還有不少針刺法與經絡無關。例如《靈樞‧官針》有九刺、十二刺和五刺這26種特殊針刺方法。其中,九剌中「毛刺」很特別,是「刺浮痺皮膚」,意思是治療浮淺部位的病症;而「直針刺」「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者也」,是臥針沿皮剌的方法。直針剌和浮刺都屬於淺表進針類,都是經絡學說以外的針刺法。

浮針承傳直針刺

針灸方法不一定以經絡學說作思想指導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有時,某些病痛採用另類思維另類操作或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1996年符仲華博士從直針刺的啟示發明了「浮針」,開展針灸新里程。

林小姐左腳內踝痛一個月前來求診。

「我腳眼痛!」她指着內側腳眼前方。

「拗柴嗎?」

「沒有。當日行行下就痛,初時小小痛,及後越行越痛,也有些腫。」

「看過醫生?」

「又跌打又針灸…效果不理想。」

「嗯。你試行幾步看看?」

林小姐依吩咐行幾步。「痛呀!」

我沿着她的脛骨內側向上摸,發覺她的比目魚肌繃緊。

繃緊肌肉才是元兇

我用浮針在她脛骨內側下段三分之一位置進針,針尖朝上。

她驚訝地叫:「我是腳眼痛!」

「嗯,沒錯,放心!」我繼續推針入皮下,進行掃散。

她焦急的問:「我之前的針灸師是扎在腳眼痛位和附近穴位。為何你不扎痛位扎上面不痛位?是否搞錯!」

「扎痛位沒醫好你,對嗎?」她面色沉了下來。

「你腳眼痛的元兇是上面的比目魚肌,這塊肌肉出現病理性緊張,造成你腳眼位置的強大應力,腳眼就痛了,我把上面的緊張肌肉放鬆,痛感便消失。」

「哪裡有穴位嗎?」

「不,浮針是經絡和穴位以外的思維,只對付患肌。」

經過一輪「掃散」和「再灌注」之後,我請她走幾步。

她驚喜地說:「咦,不痛了!」她的懷疑與焦慮頓時消失。

「剛才你走路是10分痛,現在是幾分?」

「不痛了,10分變0分,神奇呀!」

我給她解釋:「肌肉有記憶,回去痛感會再現。你明天再來可以嗎?」

翌日覆診她說:「我現在痛感2分。」

我如前給她鬆開比目魚肌。「你回去看看,如果沒有反彈你可以不來,倘若還有些痛,再來第三次作鞏固治療吧。」林小姐再沒有約診。

(完)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