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會否加重腎病?中醫藥如何治療?|徐大基中醫師

腎病與牙周病相互影響,嚴重危害患者健康,而中醫藥在應對這一複雜病症時有獨特價值,契合“有諸內者,必形諸外”之理,臟腑病變會在體表有表現。

腎病損害腎臟功能,引發體內代謝變化。腎臟對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調控失衡,會波及口腔微環境。比如慢性腎病患者的鈣磷代謝紊亂,高磷血症使口腔鈣鹽在牙周組織異常沉積,損害牙周組織。同時,腎病導致免疫功能紊亂、抵抗力下降,牙周組織更易受細菌侵襲,正如《諸病源候論》所說,腎病之邪留滯為牙周病埋下隱患。

牙周病作為慢性炎症疾病,也會加重腎病。牙周袋內細菌和毒素進入血液,引發菌血症和內毒素血症,激發機體免疫反應,加重腎臟炎症負擔,使腎病惡化。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透析中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和抗凝藥物使用,會增加牙周組織易感性,讓牙周病更嚴重。

中醫整體觀念認為,腎病合併牙周病主要是腎、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腎是先天之本,主骨生髓,牙齒為骨之餘,腎病久則腎精虧虛,無法滋養牙齒和牙周組織,導致牙齒鬆動、牙齦萎縮。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運化失常,濕熱內生,上熏口腔,引起牙齦紅腫、疼痛、出血等牙周症狀。久病還會使氣血運行不暢、瘀血內阻,病情更複雜。《靈樞·經脈》提到陽明經與牙周病相關,表明經絡與臟腑和疾病發展緊密相連。

中醫藥治療

一.辨證論治

1.腎虛胃熱證

腎與胃相互關聯,當患者有牙齒鬆動、腰膝酸軟的腎虛表現,又伴有牙齦紅腫、疼痛、口臭的胃熱症狀時,治療以清胃瀉火、補腎固齒為原則。玉女煎加減常用,石膏清胃熱,熟地滋補腎陰,知母清熱滋陰,麥冬滋養胃陰,牛膝引熱下行兼補腎。加骨碎補、補骨脂等補腎藥物,可增強固齒作用,使牙齒得養,牙周健康。

2.脾腎兩虛證

脾腎兩虛時,氣血生化不足,水濕運化失常。患者牙齦淡白、腫脹、牙齒鬆動,伴有面色萎黃、神疲乏力、納差、便溏等症狀。治療用健脾補腎之法,可使用參苓白朮散合腎氣丸加減。參苓白朮散健脾益氣、化濕和中,腎氣丸溫補腎陽、鼓舞腎氣,二者合用可改善牙周和腎病症狀。

3.氣血虧虛證

氣血不足在腎病合併牙周病中常見,患者牙齦色淡、萎縮、牙齒鬆動,伴有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氣短懶言等症狀。八珍湯加減可氣血雙補,其中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補氣,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養血,加黃芪增強補氣,雞血藤活血通絡,使氣血充足滋養牙周組織和臟腑。

二.中藥外用

用金銀花、野菊花、黃芩、黃柏等配製含漱液。這些中藥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金銀花清熱解毒,野菊花清肝瀉火,黃芩清熱燥濕,黃柏瀉火解毒。煎水冷卻後,每日含漱3 - 4次,每次2 - 3分鐘,能減輕牙周炎症,緩解疼痛和出血症狀。

以上資料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詳情請諮詢註冊中醫師。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