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因素致「食唔停」有損健康 中醫藥有何對策?|徐大基中醫師

在日常生活中,有個別人士不停進食的現象時有發生,這症狀後面有多種原因,也會帶來諸多不良後果。

不停進食之原因

1. 生理因素

內分泌失調常是不停進食的關鍵誘因。甲狀腺功能亢進會使身體代謝加快,患者食慾異常旺盛,不停進食卻依舊消瘦。胰島素瘤可引發低血糖,導致強烈飢餓感和食慾增加。此外,缺乏鐵、鋅等微量元素也可能致使食慾異常。對於部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由於身體不能有效利用血糖,細胞缺乏能量,大腦發出飢餓信號,促使患者不斷尋食。個別患者因對病情認識不足或缺乏有效血糖管理,食慾難以控制。

2. 心理因素

情緒問題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焦慮、抑鬱、壓力等不良情緒常促使人們通過進食尋求安慰和緩解。不良飲食習慣,如吃飯速度快、不注意飽腹感等,也容易讓人過度進食。

3. 環境因素

食物易得性影響極大。周圍環境中食物隨處可見,如辦公室、家庭中有大量食物,易引發過度進食。社交場合中,受他人影響或出於禮貌也可能導致過度進食。

不停進食之後果

首先,不停進食會給消化系統帶來沉重負擔,易引發消化不良、胃脹、胃痛、噁心、嘔吐等症狀,長期可致胃腸功能紊亂,引發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過多食物在腸道堆積會使腸道蠕動減慢,導致便秘,消化不良也可能引發腹瀉。

從代謝方面看,肥胖是常見後果之一。攝入熱量遠超身體消耗時,多餘熱量轉化為脂肪儲存,導致體重增加。肥胖又會增加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風險。長期過度進食還可能影響胰島素分泌和作用,導致胰島素抵抗,增加患2 型糖尿病的風險。同時,過度進食會加重心理負擔,與情緒問題形成惡性循環,也給肝臟和腎臟帶來一定負擔。

中醫藥處理之法

中醫用藥以辨證為主。如胃火旺盛致食慾亢進時,可用黃連、石膏、知母等清胃瀉火中藥。因肝鬱氣滯、情緒問題引發過度進食時,可選用柴胡、香附、鬱金等疏肝理氣中藥,並配合酸棗仁、茯神等安神中藥調節情緒和食慾。

針灸療法也有積極作用。針刺足三里、內關、中脘等穴位可調節胃腸功能,抑制食慾。耳針選取神門、胃、內分泌等穴位,通過刺激耳部穴位調節身體內分泌和消化系統。

飲食方面應清淡,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糧等有飽腹感且低熱量的食物。山藥粥、蓮子粥等中藥食療方有健脾益胃功效。

此外,中醫強調情志對身體的影響,可通過心理疏導、冥想、太極拳等方式緩解情緒;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培養細嚼慢咽、定時定量進餐、避免過度飢餓或過飽等良好飲食習慣,對控制食慾至關重要。

以上資料供參考,如有需要可諮詢註冊中醫師。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