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療程的十大禁忌

醫學美容療程有別於一般美容護膚,具有風險,但有些病人卻掉以輕心,最終受害的只會是自己;要達到良好的療程效果,一定要注意療程前後的十大禁忌:

1. 切忌無醫生諮詢

有些美容院聘請兼職醫生為顧客進行醫學美容治療,不鼓勵醫生與客人對話,顧客有時「連醫生姓乜都唔知」,只是買了療程,醫生便要利用有限的時間替病人做治療。聽罷有㸃荒謬,卻又不時發生!

透過醫生的專業諮詢 (Doctor Consultation),病人對自己的情況及療程會更清楚了解,也會獲得具體、實在、針對性的建議。每次Doctor Consultation,醫學美容醫生會詳盡分析病人的皮膚狀況,哪些療程有助改善,其背後基本原理,亦會解釋療程前後要注要的地方,以及療程後可能出現的狀況、康復期 (downtime),甚至風險等。

其實,Doctor Consultation也屬於治療的一部份,能讓病人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是否實際可行,有否其他選擇,療程效果何時會見到等等,有時候聆聽病人為何要做療程,背後的目的,會知道她們更多的故事,從而作出心理輔導,管理病人對療程的期望。能夠與病人充分溝通,是療程成功的第一步,是病人與醫生關係的開始,這也是Doctor Consultation的價值所在,這就是見醫生「都要收費」的原因。

相:Doctor Consultation也屬於治療的一部份。

2. 切忌無心理準備

做醫學美容療程的原因可以說是千奇百怪、無奇不有!有些人因為見朋友做了效果好,有些由於被美容顧問說服,有些只是一時興起的消費活動,有些以為改變容貌可以改變命運等。但以上的共通點,是當事人根本未有心理準備要做醫學美容治療。

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表示病人未有認真了解療程,可能會心理上接受不了,而出現很大的情緒波動!例如沒有預期Downtime情況,很多醫學美容療程都會出現紅腫、脫皮等反應,一般要待數日才復原。不少病人只看到人家美好的效果,便興緻勃勃地要求做同樣的療程,到治療後接受不了復原期,心情大受影響,有病人甚至破口大駡,儀態盡失!

即使有些療程沒有復原期,可以即時見到明顯效果,例如透明質酸重塑鼻形或下巴,但亦有病人不能接受突然的「巨變」,或看不慣自己的轉變,而後悔失落、鬱鬱寡歡。這反映病人的心理未能作出相應的調節,亦未能切實預測變化。

病人可於諮詢後回家再考慮清楚,或上網了解多一點療程資料,有時網上會有好的也會有不好的經驗分享,有助病人更全面清楚相關治療,做好心理準備了才作出決定,實在毋需急於一時!

3. 切忌帶病做療程

有些病人從內地來到香港,一心希望順道做醫學美容療程,但過於急切而沒有理會自己生病了,例如感冒、發燒、皮膚發炎、臉上有濕疹、唇瘡等,若果患上這些看似很普遍的小病,亦可能不適宜進行醫學美容療程,必須待康復後才能進行。

也有海外來的病人早一兩天曬得一臉通紅,膚色變深,還嚷着要打斑;更有些病人來做治療前一星期,剛做了醫學美容療程,例如果酸、彩光、激光、射頻或微針等,其實療程之間必須相隔數星期,讓皮膚慢慢修復。若遇上這些情況,即使病人苦苦哀求,我也只能恨下心腸,因為這是安全問題。

正是如此,我會要求病人不單止在第一次療程前要填妥同意書,之後每一次進行療程前,都必須做一份健康問卷,就是考慮到即使同一位病人,其健康狀況也會出現變化,必須時刻提醒病人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4. 切忌忘了安全性

醫生有責任向病人講解療程的安全性,治療要怎樣護理?有什麼副作用?可能出現的風險?如不幸發生了,有哪些處理方案?又會否另外收費?

但凡醫學美容治療,都必然有一定的風險,絕不能掉以輕心!醫生需預計可能出現的併發症,並衡量是否有能力去解決,否則應該考慮不要施行該治療。雖然事故不常發生,但總會遇到個別的情況。曾經有位男病人接受高能聚焦超聲波療程後,沒有「聽話」避開太陽,結果享受完日光浴後,臉上多了黑色素,走來向我求救,我斥責了他一頓後,便開藥膏為他去黑,把問題解決了。

5. 切忌無認證

醫學美容所用的注射針劑,都必須取得香港衞生署的註冊編號,就連麻醉藥膏也應註冊。市面上充斥着假貨、水貨,消費者一定要小心選擇!為了杜絕這種情況,藥廠會頒發原廠正貨證書予商户,並於針劑容器貼上正廠正貨的輻射標誌。可是還有美容中心存心取巧,在正貨當中夾雜其他水貨使用,所以消費者只好挑選有誠信、可信賴、有良好聲譽的診所或美容中心進行療程。

儀器方面,得到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及CE (歐盟合格認證) 認可的最為可靠,表示經過足夠的臨床研究測試,確保有一定的成效及安全性。除了FDA,還有一個近似的認證叫KFDA,是來自韓國的認可,由於國家不同,認可水平亦有異。美國FDA的歷史悠久,審批嚴謹,所以至今㥛具國際性地位。

6.切忌因人而異

每當提到醫學美容治療,很多人都會擔心地問:「痛不痛?」坦白說,這類療程大都有不同程度的痛楚,但每個人的忍痛能耐不同,有些人是一點點痛都受不了,有些人卻很能忍痛。如果回應說「因人而異」,雖是事實,卻又虛無飄渺點,那即是痛還是不痛?會有多痛呢?

醫生可以詳細形容痛的感覺和程度,究竟似是針刺的痛、橡筋彈的痛、或是火燒的灼痛?一般病人接受到嗎?大部分病人大抵知道自己的忍痛能力,如果真的很怕痛,醫生會有不同的方法為她減輕痛楚,例如搽麻醉膏、敷冰、服用止痛藥、注射局部麻醉或神經線阻隔劑等。

7. 切忌無預算

只要稍為「識計數」,都知道醫學美容比一般美容療程昂貴得多,且看看真背後的成本:

醫學研究-醫學美容所採用的技術和產品,都有嚴謹的臨床測試證明其成效,這些研究所費不菲,故正廠正貨的產品都有一定的成本,絕不便宜,但這也是值得的!

高端儀器-高科技醫學美容儀器的來貨價本身已貴得很,部分還具消耗性,必須經常更新。以美國原裝正廠的高能聚焦超聲波拉提技術為例,配有不同的機頭,針對不同的皮下深度,如4.5mm、3.0mm、1.5mm等,但每個機頭的線數有限,用於數個病人後,機頭的壽命便走到盡頭,必須更換新的機頭,而每個機頭約需數萬元不等,可想而知,這種治療那會便宜。

有些醫學美容中心為了利益,暗地裡將儀器裝置「越獄」,衝破密碼限制,把機頭重覆再用,但當中風險實在不能預知,後果可能很嚴重,所以醫生並不會冒這種風險。

醫生治療-所有注射治療或較高風險的療程,都應該由受過這方面訓練的醫生進行。注射美容可能需要15分鐘至一小時,有些治療例如高能聚焦超聲波拉提,過程得花上1.5至2小時不等,而香港註冊醫生的技術和薪酬都有一定的國際水平。

由此可見,醫學美容療程又怎會是數百元可以做得到的呢?美容中心廣告以低廉價格招徠,作為消費者可根據上述的成本分析思考,在理論上和實際上,那價格是否合乎邏輯呢?

8. 切忌不聽醫生言

很多時侯,病人在療程前都很謹慎,完全按照療程前的護理指引。但治療後見皮膚沒大問題,就容易忽視了應有的護理,做了一個「不聽話的病人」!

常見的不聽話行為有:沒有塗藥膏、提早了化妝、避不了菸酒、沒有防曬、未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等等。其實,治療前後的護理是㥛為重要的,不但有助病人取得最佳成果,亦可減少併發症的產生,所以病人需要盡量配合才是。

猶幸我的病人大都很配合,間中也有不聽話的卻又不敢告訴我,但皮膚會告知實情的,當看到化學煥膚的病人臉上又長多了暗瘡,我便知道她並沒有按時按量使用家用調理產品,或是忘記了服用抗生素。病人只好尷尬地說:「被鄭醫生識穿了!」然後又會被我語重心長地勸:「既然花了錢又花了時間,你就做足事前事後的護理吧,不要枉費我的心機呀。」

一般療程後的注意事項:

  • 用冷水洗面,不可使用熱水
  • 根據醫生指示,使用合適的護膚品、藥膏等
  • 請勿進行劇烈運動、高溫瑜伽、焗桑拿浴或蒸氣浴等活動
  • 避免菸酒
  • 應使用防曬用品,不可暴曬
  • 如有任何異樣,必須立即致電查詢
  • 按時覆診

9. 切忌忘記療程

真忘記或假忘記覆診的病人大有人在!不少病人都是大忙人,根本沒有空定時做治療;也有療程購物狂,購買時滿懷希望,做療程卻有心無力;有些病人很怕痛或怕了Downtime,故做了一次後就不再回頭。遇到這些病人,我會按捺不住說:「錢用來投資才有機會生息升值,買了療程又不做,皮膚是不會有進步的,只會一日一日在貶值呢,你說多可惜!」

大部份的醫學美容療程都需定時進行治療,病人必須配合進度作出調節,才能獲得最佳的預期效果。如果延長了治療時間,可能會錯過了最佳的時機,徒然浪費了時間和金錢!

10. 切忌口頭承諾

挑選醫學美容中心或醫生,口碑比廣告更為重要。朋友們的效果及親身經歷是最好的憑證,故她們的推介比廣告宣傳更為可信。

有病人告訴我他的不快經驗:「醫生諮詢過後,療程又那麼貴,心想定是醫生做的吧,便買下。豈料做療程時,卻是治療師!」病人在購買療程時不應一廂情願,必須做個聰明的消費者,仔細深入地問過明白:

他是否香港註冊醫生? 醫生是否全職註診? 若是兼職醫生,如出現任何事故,他會否跟進? 是否每一次治療都由醫生進行嗎? 整個療程會由同一位醫生跟進嗎? 有否額外的收費?

口講無憑,最好在收據上巨細無遺地清楚列明,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此外,購買療程後會否變了「孤兒仔沒人理」?預約艱難嗎?醫學美容中心有否服務承諾保証?這些情況都會直接影響療程效果,不容忽視。

至於選擇醫生方面,除了經驗和資歷之外,具有美之觸覺也很重要,醫生的審美觀要貼合時代潮流發展。因為醫學美容醫生除了要替病人解決皮膚問題,還要幫病人改善臉容輪廓,所以醫生的美學判斷十分重要,必須與時並進!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