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奇譚——奇人林半仙上
林半仙,本名林鎮仙,是一位堪輿師。明朝時代,唐山人時常到台灣林園沿海捕魚,有一次,其中有一位漁民因故死亡,因離家太遠,且缺乏棺木,遂以罟籃草草收屍,埋在現在鳳鼻頭的洞裏。誰知,這個洞就是「石龜穴」,而且台灣有句諺語說:「罟籃裝萬兵」,這個唐山人因此得到這個好地理,日後他的子孫做到了總兵,領兵數十萬,光宗耀祖,威名顯赫。
總兵大人為感謝祖先庇蔭,並盡孝道,準備將祖墳撿骨返回故鄉祭拜,遂邀了七個堪輿師度海去到台灣,其中林半仙因祖先均從事此業,遂隨同前來。到了鳳鼻頭之後,總兵問是否可以移喪,結果六人贊成,僅有林半仙以為不可。他說:「這個地理叫石龜穴,是個好地理,若冒然移墳,會破壞地理,而且龜在陸地還行動緩慢,若到海中,必會興風作浪,回程必遇風雨,恐回不了唐山。」但林半仙寡不敵眾,最後還是決定撿骨回唐山,林半仙為免不測,毅然獨自一人留在台灣,這也正式開啟了林園與林半仙的恩怨情仇。
總兵及兩位地理師、隨從在回程中果然遇到颱風,船終於沉了,而且全軍覆沒,無一倖免。林半仙拖着疲憊、飢餓的身體,一直走到現在小港區台灣貨櫃處略作休息,並開始觀察周遭的地理。休息片刻後,他翻越了鳳凰山(即今清水嚴山麓),來到現今海軍陸戰隊靈泉池處。林半仙見到一對農夫夫妻中午在吃甘薯,口水直流,農夫見狀,分了一碗給了林半仙吃。林半仙享用甜美甘薯之後,心中燃起了報恩之情,他決定幫這對夫妻解決困難。林半仙說:「這對叔嬸,你們救我一命,我一定報答你們,你們有甚麼需求,儘管說出來。」農夫回答說:「種田人,這裏欠水,當然有水最好,有水就有辦法種稻啊。」林半仙聽農夫一說,就請農夫們回去邀約村民們來,他要作法求水。算到良辰吉日後,林半仙手持七星劍,並要村民們當他問大家話時,要答「有」。林半仙開始施展法術求水,當他問村民是否有水時,其中有村民竟答說「無」,法會宣告失敗。
求水失敗之後,林半仙請農夫夫妻再去邀約村民,並叮囑這次一定要喊「有」。經過一次失敗求水經驗之後,村民參與度減少了,但還是湊足了人數,林半仙就在現今靈泉池處開始第二次「作法」,他喊着:「有看到水無?」大家都答:「有」,他將七星劍插入地上,泉水開始大量湧出,傳說泉水流到現今鳳林路與清水岩路交界之茄苳樹處才停下,這也是水尾。求水成功後,那些沒有參與求水之村民也被拒絕在外,無法引水灌溉,而且,即使將土地轉移他人也永遠不得其門而入,認地不認人,也是一項傳奇。林半仙一舉成名,這時林園人開始喚他「半仙」,林半仙之名不脛而走,遠近馳名,只可惜因一場誤會,造成他與林園人的不解仇恨。
李丞責
總兵大人為感謝祖先庇蔭,並盡孝道,準備將祖墳撿骨返回故鄉祭拜,遂邀了七個堪輿師度海去到台灣,其中林半仙因祖先均從事此業,遂隨同前來。到了鳳鼻頭之後,總兵問是否可以移喪,結果六人贊成,僅有林半仙以為不可。他說:「這個地理叫石龜穴,是個好地理,若冒然移墳,會破壞地理,而且龜在陸地還行動緩慢,若到海中,必會興風作浪,回程必遇風雨,恐回不了唐山。」但林半仙寡不敵眾,最後還是決定撿骨回唐山,林半仙為免不測,毅然獨自一人留在台灣,這也正式開啟了林園與林半仙的恩怨情仇。
總兵及兩位地理師、隨從在回程中果然遇到颱風,船終於沉了,而且全軍覆沒,無一倖免。林半仙拖着疲憊、飢餓的身體,一直走到現在小港區台灣貨櫃處略作休息,並開始觀察周遭的地理。休息片刻後,他翻越了鳳凰山(即今清水嚴山麓),來到現今海軍陸戰隊靈泉池處。林半仙見到一對農夫夫妻中午在吃甘薯,口水直流,農夫見狀,分了一碗給了林半仙吃。林半仙享用甜美甘薯之後,心中燃起了報恩之情,他決定幫這對夫妻解決困難。林半仙說:「這對叔嬸,你們救我一命,我一定報答你們,你們有甚麼需求,儘管說出來。」農夫回答說:「種田人,這裏欠水,當然有水最好,有水就有辦法種稻啊。」林半仙聽農夫一說,就請農夫們回去邀約村民們來,他要作法求水。算到良辰吉日後,林半仙手持七星劍,並要村民們當他問大家話時,要答「有」。林半仙開始施展法術求水,當他問村民是否有水時,其中有村民竟答說「無」,法會宣告失敗。
求水失敗之後,林半仙請農夫夫妻再去邀約村民,並叮囑這次一定要喊「有」。經過一次失敗求水經驗之後,村民參與度減少了,但還是湊足了人數,林半仙就在現今靈泉池處開始第二次「作法」,他喊着:「有看到水無?」大家都答:「有」,他將七星劍插入地上,泉水開始大量湧出,傳說泉水流到現今鳳林路與清水岩路交界之茄苳樹處才停下,這也是水尾。求水成功後,那些沒有參與求水之村民也被拒絕在外,無法引水灌溉,而且,即使將土地轉移他人也永遠不得其門而入,認地不認人,也是一項傳奇。林半仙一舉成名,這時林園人開始喚他「半仙」,林半仙之名不脛而走,遠近馳名,只可惜因一場誤會,造成他與林園人的不解仇恨。
李丞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