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奇譚——曲線美與傳統風水學

       傳統風水的曲線美主要體現在山環水抱和曲徑通幽兩方面。
      清代袁枚在《興韓紹真書》中寫到:「貴曲者,文也。天上有文曲星,無文直星。木之直者無文,木之拳曲盤紆者有文;水之靜者無文,水之被風撓激者有文。」
      「山環水抱必有氣」,是傳統風水的一條重要定律。中華大地,山環水抱的風水寶地不勝枚舉,不僅被我國六大古都和名人故居所也證實,也被名山大寺甚至著名的帝王陸墓所驗證。
      而四合院建築的左右兩側的廂房,猶如人的兩臂成環抱之勢,是「山環水抱」的另一種體現。「山環水抱」之所以有情,其理就在於其狀恰如人伸出雙臂的擁抱姿態,既然這種姿態表示歡迎,自然就是有情的最好體現,依據「天人合一」之論,則風水上的「山環水抱必有氣」也就不難理解了。
      傳統風水處處體現這種曲線美,山要有蜿蜒起伏之曲,水要有流連忘返之曲,路要有柳暗花明之曲,橋要有拱券之曲,廊要有迴腸之曲。「曲徑通幽處」、「屈曲有情」,曲有深刻的內涵,象徵着有情、簇擁、積蓄和勃勃生機。
      清代建築群的抑揚頓挫和大小相間,則是曲線美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清代帝陸,總是在大建築物面前,修一些小建築,如以石五拱襯托明樓;又在橫向建築的前後修縱向建築,如泰陵的龍門與石橋,構成一處縱橫組合。這樣,整個陵區錯落有致,波瀾起伏。
      中國傳統美學觀從文化性格來說,是內向、含蓄的,建築美學也不例外,同樣以表現含蓄、幽曲的特徵為主,但這種性格特徵的表現不是單一的,還追求方正、對稱之美,亦即追求「大雅」的表現;而含蓄、幽曲的最終效果,也是為了通過豐富的層次變化,獲得博大幽深的藝術效果,二者基本是統一的。中國傳統美學觀所表現出來的含蓄、幽曲和對稱、方正之美,在中國風水中得到了豐富的展現。
      李丞責
      


更多文章